4906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果莲子大碗
LOT号 | 4906 | 作品名称 |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果莲子大碗 | ||
作者 | -- | 尺寸 | 直径20.5cm | 创作年代 | 明宣德 |
估价 | 1,800,000-2,800,000 | 成交价 | RMB 2,645,000 | ||
材质 | 形制 | ||||
「大明宣德年制」款 来源:英国Boulay旧藏,伦敦宝龙2003.11.10, Lot102 永宣二朝堪称有明一代青花瓷器之巅峰时期,彼时永宣二帝皆重视窑业,改陶厂为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前朝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永乐帝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六下西洋,此前因改朝换代更迭而中止的海外贸易、文化交流重新活跃起来,其中瓷器一项,向为伊斯兰地区贵族所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其形制与纹饰更是借鉴伊斯兰陶器或金属器,以迎合彼地的使用习惯,气息上富具异域风情。本品属于宣德朝的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 本品造型端庄丰盈,胎骨坚致,釉质厚润,微微泛起橘皮纹,时代特征鲜明,外壁口沿绘回纹一周,腹壁装饰长仰莲瓣纹,疏朗交替,颇见韵律之美,内壁口沿浪涛纹,下承缠枝花卉纹,分别为扁菊与茶花各三朵,枝蔓缠绵,柔美舒畅,妍花盛放,各见风姿。碗内心饰折枝枇杷纹,果实累累,丰满诱人。圈足修整规矩细致,一丝不苟,彰显严谨的匠作精神,底心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款,朴拙苍健,如出明初重臣沈度之手。其画工精湛细腻,构图疏朗自然,虚实相济,无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虞,笔触细腻,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媚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深得水墨神髓。胎釉温润莹洁,宝光内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青翠披离之青花相得益彰,由此可折射出宣窑丰富深邃的美学内涵。明人张应文《清秘藏》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今观此器,可知前贤评价之高不为虚言。 此式大碗为永乐一朝首创,专为赏赐中东贵族而烧制,其造型正是来自中东地区的同类陶器、金属器,外壁装饰的长仰莲瓣纹是该地区手工艺品上最常见的纹饰,具有浓厚的波斯民俗风情,伊朗阿迪比尔神庙旧藏瓷器之中有同类实例(著录于《东洋陶瓷大观》第4卷 “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黑白版192),亦可证明此式大碗当年随郑和宝船出洋,作为赏赉之用。目前此式永乐朝大碗存世约为五六例,分别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宣德一朝继之,但数量远不及前朝,并演变为二式:一为完全临摹永乐式样,一为造型不变,纹饰有所改动。前者之实例即为本品,检阅当今存世数据,不见相同之例,是为孤品。后者之实例仅见于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口沿纹饰里外互调,浪涛纹在外,回纹在内,外壁莲瓣由一层改为上下两层,内壁改为缠枝番莲纹,碗内心为折枝蟠桃纹,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162、图154。 纵观宣德一朝,御瓷烧造始于洪熙元年九月,终于宣德十年元月,期间宣德五年九月停烧,至八年再度恢复。它是由营缮所丞直接管理(营缮所为工部下属机构之一),所丞正九品,官阶虽低,然“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同时又派出品秩较高的内官赴厂监造,昭示明宣宗在即位之初对官窑的烧造极其重视。 那么,在宣德一朝短短的十年里,这些造型纹饰独特的重要赏赉瓷又是生产于何时呢?是否有据可依?对此,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刘新园先生曾作详细考证,略说如下:这些瓷器的烧制与下西洋活动密切相关,因为它们皆是给穆斯林地区使用的赏赉瓷,只有在出洋的时候才需要。永乐皇帝病逝后,洪熙皇帝接受户部尚书夏原户的请求,“罢西洋宝船”,将永乐朝最后一次准备出洋的赏赉瓷器封存,致使洪熙元年至宣德五年间明朝政府没有海事活动,因此宣德前期御窑厂自然没有烧制赏赉瓷的需要。直至宣德五年元月夏氏病逝后,反对下西洋的领袖大臣不复存在,宣德皇帝便于同年六月发布“遣太监郑和等往谕番国”的命令,于是开启了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序幕。但是郑和这次下西洋宝船携带的却是永乐末年封存的赏赉瓷,也即是说,宣德朝御窑厂并没有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烧造赏赉瓷。在宣德五年至八年间,御窑厂奉旨停烧,唯有在宣德八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归来之后,御窑厂才重开并立即接受四十四万七千件瓷器的烧造命令,显然,宣德朝赏赉瓷只能最早烧造开始于宣德八年,一直至宣德十年元月结束。但是宣德皇帝宏大的远航西洋的计划却因自己病逝而终止,这些书写宣德年号款、准备运往西洋的赏赉瓷最终没法输出而留在国内,因此,形成当今西洋诸国遗留明初瓷器之中皆缺宣德一朝器物的状况。 依据以上考证,本品承袭永乐之式样烧造,目的是为了宣德皇帝远航西洋之需,烧造时间是在宣德八年至十年元月之间,其寄托了宣德皇帝重现祖父朱棣的远航西洋、威加四海的雄伟理想,亦默默为后世叙说着宣德皇帝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的丝丝悲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