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13 清乾隆 御制掐丝珐琅宝相莲纹扁壶

御制掐丝珐琅宝相莲纹扁壶
拍品信息
LOT号 6213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掐丝珐琅宝相莲纹扁壶
作者 -- 尺寸 高38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1,610,000
材质 形制


“乾隆年制”铸款
铜胎掐丝珐琅器是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皇家御所的主要陈设用器及各大御庙供皇室成员礼祭用之供器。它有着庄重的气派,又有五光十色、金碧辉煌的富贵气氛。在皇家御所各处皆能寻得掐丝珐琅器的踪影,其优美的蓝色和金光熌熌的效果,给单调、严肃、昏暗的空间点缀了美丽的色彩,并为宫殿增添了豪华的气氛。
清乾隆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相当发达,攀登了制作掐丝的历史高峰。由于乾隆帝弘历本人对于掐丝珐琅的制作生产刻意求精,加上当时珐琅作坊具备雄厚的人力,物质条件及较高的制作技艺涌现出品目繁多的新品种及设计独持的成器。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制品分别由清官造办处,广州及杨州等珐琅作坊生产;而所有仿古器则必需由内务府下设造办处的珐琅作坊专责生产。
乾隆时期宫廷工艺中的仿古倾向,是乾隆有意识地倡导下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其风之盛波及各个工艺领域,掐丝珐琅器是宫中主要陈设用器,以其本身具有与青铜器的特质,要以青铜器为仿制蓝本,掐丝珐琅自当成为必然之选了。
仿古工艺盛行于乾隆时期,其很主要的原因是乾隆本人很好古,对古器很有研究并且具有独特的鉴赏心得;其清楚地知道历代皆有仿古,而仿古器往往又与其源有所出入,历经年头后,仿古器亦成为代表某个时代的经典古器,乾隆内心深处大概亦希望后世人对其时代生产的艺术品加以赞颂及追捧吧!因此,产于大内的仿古器中,大多是将不同时代工艺的造型、装饰等构成因素,进行变奏,然后用具创造性的理念,从新组合出具乾隆时代特色的样貌。比如,以远古的青铜器器形、纹饰、宗教纹饰及明清时盛行的吉祥图案等常常被悉心地安排在同一件器物上,传达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装饰意匠。这种杂糅性还表现在经仿制的器物已脱离其本源意义,而转化为更具趣味、赏玩及陈设性。表明乾隆仿古实际上是因应其自身兴趣及对产物的具体需求,而非是对古代规范单纯的顶礼膜拜。
此件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扁壶是乾隆时期铜胎掐丝珐琅仿古器的经典楷模。此壶在造型上选用了西汉的盛酒器蒜头口扁壶为基础蓝本,并在大小及形状上均作了一些调整,首先在体积上就要比汉壶高,壶腹又比汉壶稍稍修长了一些,明显地比汉扁壶偏圆,蒜头口又要比汉壶的大,出来的效果依然带有西汉的影子,却又蕴含着浓浓的乾隆品味;装饰扁壶外观选用了乾隆喜爱的佛教味道纹饰—缠枝宝相莲花(又称万寿藤)作主体布局,全体以大小共十六朵宝相莲花相互巧妙地串连一起,形成了“吉祥连连”、“万寿无疆”及“生生不息”具多重吉祥喻意的图案,是非常迎合乾隆口味的制作。
此壶纯铜一体铸造而成,不加分铸,胎体厚重,纹饰施以红、黄、白、草绿、淡绿、天蓝、宝蓝、紫及粉红等九色,底部錾“乾隆年制”阳文楷书款。从众多乾隆时期的掐丝珐琅传世实物中,不难发现錾“乾隆年制”阳文楷书款者为数甚少。据杨伯达先生在“中国金银玻璃琅器全集―珐琅器(二)”中之总叙中写道:“现存大量乾隆朝宫廷掐丝珐琅,其中最为重要的资料则是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年制”两种款识的掐丝珐琅器,这是“铁证如山”的绝对可靠的乾隆内廷烧造的掐丝珐琅真器。观察比较乾隆款珐琅器之后,可以认为阳文款识掐丝珐琅器一般说高于阴文款识掐丝珐琅器,有方觚、圆觚…..(共十五件)等,大多为仿青铜器器型并稍加变化者…..,珐琅有蜡光和莹光两种,地色以浅蓝为主,珐琅有浅蓝…..粉红等十几种色彩,其中多不用粉红,以示醇古原味。用少量粉红的珐琅有镜、钵、亮尊、蛇头瓶四件。粉红珐琅是以镪水熔金炼成的….. ”从文中可得知,现存故宫博物院内,带阳文“乾隆年制”款识的掐丝珐琅器物只有十五件,而用粉红色料的是十五件中之四,此件扁壶包括了以上两项原素,其珍稀程度不言而谕。
备注:欧洲藏家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