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 15世纪 释迦牟尼
LOT号 | 8086 | 作品名称 | 15世纪 释迦牟尼 | ||
作者 | -- | 尺寸 | 高34.5cm | 创作年代 | 15世纪 |
估价 | 无底价 | 成交价 | RMB 2,875,000 | ||
材质 | 形制 | ||||
西藏,合金铜,嵌银、红铜 在延绵千年的喜马拉雅地区佛教艺术史上,发展出体系极为复杂、形式极为繁多的造像风格,这使得研究者与收藏家们在面对同一件造像时,常常会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关于眼前这件震撼人心的坐佛铜像的相关风格,便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眼前这件作品,结合了高超的造像水准,塑造出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形象。值得提出的是,在造像底座上沿横置的金刚杵说明此件佛像来自于密教系统,金刚杵是密教五方佛之东方不动佛的持物,而不动佛亦与释迦牟尼成道像具有相同的坐姿及手势,所以此件作品也同样可被视作是不动佛,具有显密双重属性。 整尊造像,躯干被塑造的极为饱满挺拔,萨尔纳特式的袈裟紧贴佛陀身体,突出了胸部、腹部的肌肉线条,予人以威严庄重的视觉感受。同时,佛像的四肢则处理的修长而柔软,使得整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灵动的状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佛像面部的处理,五官均被一丝不苟的进行雕饰,并以金、银、红铜三种贵金属错嵌白毫及双眼,在充分提升造像写实程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作品的精美程度;微垂的双目、嘴角扬起的微笑,映射出佛陀静谧慈悲的内心世界,使人见后心生欢喜。同时,这种略带神秘色彩的面容也通常出现在密宗造像中,密教信徒往往认为观想此种佛像能够更加迅速的进入甚深的禅定境地 正如开篇所提及的那样,在历史上,此类作品独立而醒目的风格曾先后被归纳为“西藏西部风格”及“藏东地区风格”。而随着近年来对于相关作品的细致归纳、尤其是对部分带有题记的造像进行深入研究后,业界已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后藏—尼泊尔木斯塘地区应是此类作品的原产地。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政治与宗教上关联紧密,大量具有优秀手工艺技能的木斯塘工匠会受后藏地区寺院及贵族聘请塑造佛像,后藏地区大量出现的具有相近风格的铜像成为了重要依据,时间大致集中在14-17世纪。而此件作品的时代特征表明,其成像年代应处在15-16世纪。 与一部分带有鲜明永乐时期内地宫廷造像影响的木斯塘造像不同,此件铜像的喜马拉雅艺术特征更加凸显,并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不同地区的的风格,例如圆润厚重的顶髻与贵金属错嵌工艺则可能源自早期的藏西地区造像,而开脸与细长形的莲瓣,则显然与尼泊尔造像传统有关。这种融合,亦体现出15-16世纪木斯塘艺术的一大特色。从整件作品所采用的精纯的合金黄铜、以及贵金属错嵌规格判断,其很可能曾为后藏或木斯塘地区的重要人士、例如高阶喇嘛、贵族施主或重要寺院所施造供奉。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此件作品35cm的巨大尺寸,应是公开市场是出现过的体量最大的一尊同类风格造像,犹显珍贵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