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151 12-13世纪 六臂般若佛母

六臂般若佛母
拍品信息
LOT号 8151 作品名称 12-13世纪 六臂般若佛母
作者 -- 尺寸 高19cm 创作年代 12-13世纪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10,925,000
材质 形制


克什米尔,合金铜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喜玛拉雅山麓以西,东临中国新疆、西藏,南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连结着中亚、南亚和东亚广大的地区和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与印巴次大陆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重要桥梁,在佛教由印度向东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造像艺术,风格上既继承了犍陀罗造像艺术的特点,也融合了笈多造像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同时加入本地区独特的工艺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克什米尔造像艺术,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克什米尔造像主要存在于公元7至12世纪,存世数量稀少,特别是晚期造像工艺尤为精美,更为难得。本次春拍推出的这件十分罕见的克什米尔地区合金铜六臂佛母造像,题材罕见,制作精良,代表了这一时期克什米尔地区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
般若佛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拟人化,般若系经典是大乘佛教的基础,而《心经》又是般若经典的精髓,藏传佛教称《心经》为“能出三世诸佛之大佛母”,并据此形象设为女相,象征至高的“空性智慧”。般若佛母属于显教走向密教化的早期本尊,虽然其概念在显教中非常重要,但却少见造像,大多出现在经书的插画中,很少被造成铜像或单独成唐卡,题材罕见,并且此件作为12-13世纪初克什米尔地区造像的精品,为目前所仅见,为研究克什米尔与西藏西部造像特别是金铜造像提供了许多新的重要资料,在佛教图像学及造像艺术研究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尊合金黄铜铸造、华丽夺目的“六臂般若佛母”像,秉承了克什米尔佛教造像一贯的艺术风格,是为该地区佛教艺术晚期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佛母头戴三叶宝冠、耳饰宝珰、身缀珠宝璎珞,以金刚跏趺姿端坐于仰覆式莲台之上;其面如满月、眼部以白银镶嵌、眉心错红铜、双唇丰满;身姿端庄挺拔,丰腴中不失窈窕曲线,恰似异域贵族少女般美丽动人。身体两侧六只手臂依次伸出,最前端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其余四臂分别持念珠、作施与印、捻花茎,整体凸显出厚重的层次感,富于动态,肢体颀长而富有弹性,极具艺术表现力。造像双层莲台下方另承束腰式方形底座,以绽放莲花装饰、辅以细密繁杂的缠枝纹,使整件作品愈加富丽堂皇,克什米尔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也在此处彰显的淋漓尽致,其下层台座的纹饰尤为特别,可资比较者见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管理处收藏的“十二世纪 六臂观音菩萨像”
纵观克什米尔地区佛教艺术史,实难寻找与之相近者以作比较。拉达克地区阿基寺绘制于13世纪初、充满克什米尔艺术气息的壁画作品中的部分女尊、度母,以及寺中部分泥塑造像在风格、细节特征方面与本件般若佛母像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可以断定此件作品的制作时代与艺术源头与阿基寺存在密切关联,而从此件作品的铸造工艺判断,其显然应出自克什米尔地区
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件罕见作品的独特之处,保利拍卖特别在2016年4月举办了“梵相妙殊——有关克什米尔与西藏西部佛教铜造像艺术的对话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海内外重要喜马拉雅艺术学者,包括著名学者罗文华先生,瑞士独立学者Amy Heller女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Christian Luczanits先生,此外还有多位国内资深佛像收藏家莅临现场。Amy女士对这件造像的定名进行了论述,通过图像学对造像的坐姿、手中各种法器的比对,确定这尊造像的准确名称应为六臂般若佛母,并对类似造型的其他尊神进行了区别比较。Luczanits先生的论述侧重于探讨这件与众不同的造像在文化背景上与克什米尔地区及藏西地区著名的阿奇寺的联系,本件造像的艺术元素在阿奇寺的壁画、泥塑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非常类似的例子,背光、镶嵌等则是非常典型的克什米尔工艺。罗文华先生认为这件作品应为12-13世纪初克什米尔地区造像的精品,为目前所仅见,为研究克什米尔与西藏西部造像特别是金铜造像提供了许多新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存世的克什米尔铜制造像中,此件作品可被视作独一无二的范例,在具备极高艺术价值的同时,其于佛教艺术史研究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