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7 艾中信 1946年作 自画像
LOT号 | 3517 | 作品名称 | 艾中信 1946年作 自画像 | ||
作者 | 艾中信 | 尺寸 | 52×45cm | 创作年代 | 1946年作 |
估价 | 7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布面油画 | 形制 | |||
出版 《艾中信艺术全集》 P194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7年版 签名:中信 1946 艾中信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艾中信,在中央大学获徐悲鸿、吴作人亲授,并在日后成为徐悲鸿学术思想与教育理念的践行与推广者。钟涵在《回望他隐去的背影—艾中信的艺术与人生》一文中,将艾中信视为“20世纪中国油画第二代的杰出代表之一,尤其是致力于推进写实主义的一位先驱”。 在西方,自画像作为绘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当个人价值逐渐脱离神学的桎梏之后,人们便开始关注自我。由此,自画像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与蜕变的发展历程,最终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价值与历史意义的绘画种类。二十世纪初,中国最早一批油画自画像出自李叔同、潘玉良、徐悲鸿等留学海外的第一代油画家,回国后他们将自画像作为训练肖像画的一部分运用在美术教学中。作为徐悲鸿的得意门生,艾中信在创作中也深受老师影响。此幅创作于1946年的《自画像》中,艺术家身着浅色衬衫,套着毛绒背心,里层的白色立领衬衫极见精神;头戴毛毡帽,一幅厚重的边框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具有书卷气;鼻与嘴之间、下巴处皆蓄有浓密的胡须,男性气质饱满,嘴唇紧闭,眉头微蹙,额头上清晰可见的青筋,多少显示出一丝犹豫之感。 创作《自画像》时正值艺术家刚过而立之年,且适逢获恩师徐悲鸿邀请,辞别故乡上海北上入职北平艺专,这是艾中信施展其教育精神的开端,也是时隔多年再次与恩师联手的开端。此幅采取了半身像的形式,并简单描绘了画面背景,用色温和,淡雅滋润,笔法自由,兼得稳重与灵动之态,可谓妙哉。整个画面沉着而不失其松脱,在造型严谨、构图饱满之余描绘了自己作为平常人的神色和性情。用自画像记录自我生命状态以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似乎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油画家们的习惯与使命。作为致力于推行写实主义的重要艺术家,艾中信始终不忘用画笔来审视自我,感知生命与时代命运,因此他的自画像也成为后人研究他及其所处时代的重要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