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1 林茂 2016年作 归期
LOT号 | 3561 | 作品名称 | 林茂 2016年作 归期 | ||
作者 | 林茂 | 尺寸 | 120×180cm | 创作年代 | 2016年作 |
估价 | 1,000,000-1,200,000 | 成交价 | RMB 2,070,000 | ||
材质 | 布面油画 | 形制 | |||
签名:林茂 2016 出生于四川广安,在巴山蜀水之间自然生长,林茂以一种超脱于都市尘埃的安静叙述,描绘着笔下的山水,它们是淡远的、宁静的,就像一个不受任何烦扰的精神故乡。即使你从未到过这片土地,也会油然诞生一种亲切感。浅灰绿的山、树,与树下的屋村,脱胎于常年笼罩在四川的薄雾,这雾气塑造着视觉,形成一种独特的关于灰调的审美。所有的色彩都是冲淡平和的,没有任何突兀的存在,色彩之间的关系呈现着恰如其分的弱对比,微妙的冷暖平衡与黑白灰平衡都包含在艺术家的考量中。灰调在中国架上绘画中再次被发现,这很可能并不是一个偶然,它与魏晋以来的文化心理存在着非常深刻的关联。对淡远的喜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一件事情的极致是淡远,正如中国文人的极致理想,是铅华洗尽,归于田园的洒脱。这种文化内涵最初呈现在浅绛山水中,呈现在赵孟俯的散逸中,呈现在米氏云山中,并且很早地呈现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而在整个文化复兴的谱系中,特殊的灰色调具有非常明确的象征意味,它代表着本土的视觉特征和精神气质,一种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 这里面包含着中国人对于家的典型印象,而引发这种持续的思念的,不仅仅是田园之乐,还有自然哲学。这种理想的背后,恰恰蕴藏着宇宙的无目的性。 在赞叹了山林的胜景之后,《兰亭集序》感慨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中国人对自然的观念,存在着一种旷野呼告的特质,那些最为动人的诗篇,都是在旷野中完成的,而绘画也是如此。 在所有这些心理投射的综合作用下,“淡远”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自觉感受,而淡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林茂风景绘画的基底气质。当林茂在2000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时,他的毕业创作《状态》获得了优秀毕业创作奖,这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创作,但很快他就转向了对风景的表现,并形成了林茂的个人风格。淡远之下,蕴含的是艺术家对归家之旅的思念,它不仅仅是四川广安老家的山水形貌,更重要的是内心所构筑的质朴的心灵故园。 林茂就是这样安静的在古今之间徘徊和思考,就像那句赫拉克利特的箴言所说:人的一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也无法两次看到同一种风景,因而,每一次的淡远都意味着正在进行时和即将过去时,每一次的瞩目都意味着一个唯一的、无人踏足的桃花源。 ——吕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