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7 12-13世纪 财续佛母
LOT号 | 6307 | 作品名称 | 12-13世纪 财续佛母 | ||
作者 | -- | 尺寸 | 高10.3cm | 创作年代 | 12-13世纪 |
估价 | 2,200,000-3,200,000 | 成交价 | RMB 2,645,000 | ||
材质 | 形制 | ||||
红铜鎏金 尼泊尔 佛母以16岁少女的靓丽面容示现,游戏坐于莲台之上;右足踏一株清净月莲、左腿盘曲、身体呈折姿,婀娜动人;六臂分别持如意珠、珠宝串、莲花、般若经书、麦穗以及宝瓶,象征着其布施、物质丰饶、精神圆满等种种属性。此件作品,很好的诠释了尼泊尔加德满都地区金属造像的瑰丽与动人。佛母面容清丽、神态安静平和,长而弯曲的眉线以及状如鹰喙的鼻子是纽瓦尔造像传统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之一;头冠、璎珞等细节部分显得极具装饰效果、在辅以宝石镶嵌后,使得作品整体具备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此类工艺也一直是尼泊尔艺术最为凸显的特色;造像腰身婀娜、胸部坚挺,肢体则恰如妙龄女子般颀长柔软,六只手臂自身侧次第探出,在显得充满张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衬出女性丰腴性感的躯体之美。若将此尊造像轻轻捧在手中,便可以感受到其沉稳庄重的气质,厚重的胎体是尼泊尔造像中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而在此件作品中,我们也很难找到漏铸、沙眼等常见的技术缺陷,纽瓦尔艺术家出众的铜像铸造技艺此处展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此件作品沧桑的表面状态显然与西藏地区所见到的大多数古代铜鎏金佛像不同,这说明其一直在尼泊尔地区接受传统“洗沐仪式”的供养,这种仪式源于古老的印度教习俗,信徒们将红色的天然矿物粉末(蒂卡粉)与鲜花、牛乳等物混合,一遍遍的涂抹于神像表面,久而久之便使得造像鎏金退失,并在表面形成沉郁古朴的包浆,而这种状态也几乎成为判断纯正尼泊尔造像的一项指标。通过造像头冠、莲瓣形制、以及略显娇媚的五官等细节处可以断定,此件作品的铸造时间应不早于15世纪。事实上自15世纪后,因加德满都地区政治局势的多变,喜马拉雅地区的艺术中心由尼泊尔转向西藏,训练有素的尼泊尔匠人也更多的供职于西藏的寺庙及施主们。因此,在尼泊尔本地已很难再见到如此高品质的铜像作品。 财续佛母,梵语称“巴素达喇”,汉译有持世菩萨、增禄天母、财源佛母等名,是一位能够赐予人们财富的重要女神。她起源很早,一般认为最初来源于古印度人崇拜的河神或丰收女神。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大乘佛教一位重要菩萨。在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维摩诘经》中,这位菩萨经常出现,充当请佛问法的重要角色。密教产生后,持世菩萨进入了密教世界,成为瑜珈密续的重要尊神,并被女姓化,变成了密教尊奉的佛母,于六道中专司人道,掌管世间财富,为五路财神之佛母,亦为二十一度母之一的宝源度母。在汉地佛教中,专门有讲述持世菩萨事迹和修法的经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不空三藏所译《雨宝陀罗尼经》和宋代施护所译《圣持世陀罗尼经》。根据这些经典记载,持世菩萨与财宝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信奉并念诵其陀罗尼经,可以增长财富,或使已有的财宝不受损失。佛经还记载,修持持世菩萨的方法非常独特,其中最重要一点是,修持者必须将自己置于水中,或河水或池水中,让水淹没身体至两乳部,然后再按照其他仪轨进行修持。这一修持特点明显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崇拜的河神的影子。而在印度和藏传佛教传统修法上,有不少修行者将财续佛母和妙音佛母结合起来修学,因为修学妙音佛母只能增长智慧,却不能带来财富,会有贫乏之忧,所以凡是修持妙音佛母之人,必定同时修财续佛母法门,由是妙音佛母与财续佛母在藏传佛教中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组合式修学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