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8 吴大澂 临金文册(十四开)·求贤馆篆文册(十六开) 册页
LOT号 | 0458 | 作品名称 | 吴大澂 临金文册(十四开)·求贤馆篆文册(十六开) 册页 | ||
作者 | 吴大澂 | 尺寸 | 金23×26cm×14;求29×12cm×16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6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1,012,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册页 | ||
【题识】 1.师望鼎,沈中复中丞藏。 2.归安陆氏藏鼎,三字不可辨。 3.师奎父鼎,旧为刘燕庭方伯藏器,今归愙斋。 4.阮氏师酉敦,今藏归安吴氏。 5.格伯敦文疏落有古致,彝器中类此者绝少,阮文达所藏与曹氏怀米山房一器略异。 6.叔向父敦为延煦堂员外所藏,□疑即肸之古文,其羊舌氏之遗器欤。 7.史颂敦,愙斋所藏。 8.郚子所藏。 9.□鼎,李山农观察所藏彝器以此为第一。 10.师遽方尊。旧为项城袁文诚公所藏,予于西安曾见之。器中有一格文不易拓,今归潘伯寅司空。 11.右敦,出关中白河县,为韩古琴大令所得,今归愙斋。 12.周即周字之繁文,昧□即昧爽,爽象曰:出时云气蒙昧形。 13.曾伯霖簠潍县陈簠斋藏器,愙斋吴大澂临。 14.廉夫陆君下榻敝庐,每见唐宋以来名人真迹,辄手自临,摹能抉古人精髓,而陶镕之近数十年吾吴画家无此神手,适余亦喜临古,风晨月夕各出所作,相与赏析,所获观摩切磋之,益良非浅鲜。廉夫喜余所临大篆,以为汉唐以后之绝学。因检彝器精拓本临此十二页,以答知己。大澄识。印文:愙斋所见金石、愙斋手临、吴大澂印、愙斋、愙斋所得金石、清卿 【题签】愙斋公为廉夫书册。湖帆敬观。 【内签】愙斋手临彝器文。 【引首】古籀遗范。愙斋先生于金文之学致力最深,既力通其义例,复于书法,临摹妙肖,遂入化境。三百年来独树一帜,岂偶然哉?丙戌夏五,邑后学顾廷龙敬题。印文:顾廷龙观 【鉴藏印】曾在夏理林家 【说明】上款人陆恢(1851—1920),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盦、破佛盦主,江苏吴江人。寄寓苏州。画工山水、花卉,山水以清六家为基础,泛学诸家。所作多为浅绛山水,亦擅干笔皴擦。黄宾虹评画中九友「以吴江陆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学四王,渲染尤能逼真」。花卉清润可爱。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商周钟鼎款识,自两宋以来即为学者为之研究,宋赵明诚《金石录》集赵氏所见三代钟鼎彝器铭文款识;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集薛氏所见三代钟鼎彝器铭文,二者为宋金器研究之最。清干嘉以降,研究者不乏其人,吴大澂则是金文研究领域之翘楚。 《吴大澂书钟鼎铭文册》,为吴氏金文之代表作。 册首吴湖帆题签「愙斋公为廉夫书册吴湖帆敬观」。册内有吴大澂自题「愙斋手临彝器文」。又顾廷龙题引首,曰「古籀遗范。愙斋先生于金文之学致力最深,既创通其义例,复于书法临摹妙肖,遂入化境。二百年来独树一帜,岂偶然哉。丙戌夏,五邑后学顾廷龙敬题。」按顾氏丙戌(1946年)所题,时年四十二岁。又愙斋临彝器文十二开。又愙斋跋一开,曰:「廉夫陆君下榻敝庐,每见唐宋以来名人真迹,辄手自临,橅能抉古人精髓,而陶镕之。近数十年吾吴画家无此神手,适余亦喜临古,风晨月夕,各出所作,相与赏析,所获观摩切磋之益,良非浅鲜。廉夫喜余所临大篆,以为汉唐以后之绝学,因检彝器精拓本临此十二页,以答知己。大澄识。」 吴氏依照彝器精拓本所临十二页,依次在其临抚之后,题: 其一:师望鼎。沈中复中丞藏。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五册。 其二:归安陆氏藏鼎,三字不可辨。 其三:阮氏师酉敦,今藏归安吴氏。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九册。吴氏存两器拓本,盖、器之铭文皆同。 其四:师奎父鼎。旧为刘燕庭方伯藏器,今归愙斋。 其五:格伯敦文,疏落有古致,彝器中类此者绝少。阮文达所藏与曹氏怀米山房一器略异。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九册。 其六:叔向父敦,为延煦堂员外所藏,此疑即胖之古文,其羊舌氏之遗器欤。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十一册。 其七:史颂敦,愙斋所藏。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十册。吴氏存三器拓本,前二者盖、器之铭文皆同,愙斋所藏,首器已归刘省三中丞;又存单铭文者,为嘉兴张氏(廷济)藏器;故知此册愙斋所临依据当为第二器。 其八:郚子所藏。 其九:鼎,李山农观察所藏彝器以此为第一。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五册。 其十:师邃方尊。旧为项城袁文诚公所藏,予于西安曾见之。器中有一格文不易拓,今归潘伯寅司空。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十三册。吴氏存器铭文拓本两纸。 其十一:右敦,出关中白河县,为韩古琴大令所得,今归愙斋。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九册。吴氏藏器两种,皆盖之铭文。 其十二:周敦,周字之繁文,香气即昧爽,爽象曰:出时云气蒙昧形。按:拓本见《愙斋集古录》第九册,为盖之铭文。 其十三:曾伯霖藏潍县陈簠斋藏器,愙斋吴大澂临。 上吴氏所临金文十二开十四种,见于《愙斋集古录》(民国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之中,知吴氏临本出处。吴氏之《愙斋集古录》不仅为吴氏藏器,亦有同好所藏器之铭文,如陈簠斋、沈中复、阮伯达、刘燕庭皆为当时金石名家,知愙斋交往之广。 此册为吴氏赠陆廉夫者,陆恢曾入吴大澂幕府,兼教授吴湖帆习画,可知二人之交谊。吴、陆二氏书画作品,民国之名高远,故作伪者甚多,见吴氏金文册亦有民国仿造者,笔无骨力,此册用笔劲健,又吴湖帆为祖父题签,顾廷龙题引首,亦学愙斋书,皆为此册增重,其为吴大澂之金文上上品,金石藏家得之,必供奉书斋,子孙永传。 册页题签 贺伯箴(1875-1944) 字箴甫,号白贞道人。已故书法大师刘自椟先生幼时即师从贺伯箴学习,贺伯箴的学识也被刘自椟一生所赞叹、敬仰。不学古人 、是为无法、 纯学古人、 何处着我"乃贺伯箴先生一生对书法追求的名言。三原人,复斋先生(贺瑞麟)从子。 贺瑞麟(1824-1893) 原名贺均,榜名瑞麟,字角生,号复斋。清末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本籍渭南,清初其远祖迁居本县陂西乡响刘村。 贺瑞麟主讲正谊书院20年,学兼体用,精研程、朱之道,集理学之大成;刊印经典汇集为《清麓丛书》,为时人所敬重。吴大澂在陕西督学时奏请朝廷,奉旨授国子监学正衔,晋正五品衔。两家是世交。贺瑞麟编著有《朱子五书》《信好录》《养蒙书》《清麓文钞》《三原县新志》《三水县志》《女儿经》等。他精于书道,楷书结构严谨,行草运笔浑厚;遗墨遍关中。临潼华清池《乐善亭记》碑石可为代表。贺瑞麟有二子四女,子皆幼殇,故以近侄贺伯箴为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