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00 18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

铜鎏金弥勒菩萨
拍品信息
LOT号 0600 作品名称 18世纪 铜鎏金弥勒菩萨
作者 -- 尺寸 高34cm 创作年代 18世纪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
材质 形制


喀尔喀蒙古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汉文音译,意译为“慈氏”。在佛教世界中,他兼有菩萨和佛陀的双重身份。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同一时代,后师从释迦牟尼佛出家,并成为其著名的弟子。其后先于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演说佛法,兜率天宫因而又有弥勒净土之称。在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将从兜率天宫下降人间,投生到一位大臣家中。而后与释迦牟尼佛一样,历经降生、出家、成道、说法等历程,最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继释迦牟尼佛化度无量无边众生。在时间上,与过去佛燃灯佛和现在佛释迦牟尼佛相对,又被称之为未来佛。
此尊造像作菩萨装,站于莲台之上,身姿略向右倾,曲线优美,头戴五叶宝冠,中间一叶浮雕佛塔形象,是为弥勒菩萨的标志之一。头顶高发髻,耳际饰莲花耳环,宝缯向后扬起,面庞俊朗,眼神微微下视,表情深沉内省,宝相庄严。帔帛绕于两臂,佩饰缨络钏环,下着贴身绸裙,右手结说法印于胸前,左手自然下垂,手中持自莲台生出的莲茎,莲茎向上生长,于肩部盛开一朵莲花,上端置净水瓶,是为弥勒菩萨的又一标志。胸前、腰间均装饰有华美的项圈、璎珞等配饰,衣裙上錾刻纹饰,下承莲苞式底座,莲瓣片片重叠,宽大饱满,整体铸造工艺精美细致,鎏金厚重华美,宝光四射,为喀尔喀蒙古风格造像佳作。
喀尔喀蒙古在清初是由喀尔喀部八十六旗组成的,也称漠北蒙古,行政中心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出自喀尔喀蒙古大活佛扎纳巴扎尔之手的金铜佛像确立了喀尔喀蒙古佛像的标准样式,主要流行於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早期。此种用铜比较讲究,铜质精良,胎体厚重敦实,金水淳厚,形塑方面追求表现肌肉的力度,造型工稳对称,端正中不失精巧和柔媚感,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颇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