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58 清乾隆 御笔诗文稿「八徵耄念之宝记」等六十四纸、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

御笔诗文稿「八徵耄念之宝记」等六十四纸、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
拍品信息
LOT号 5658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笔诗文稿「八徵耄念之宝记」等六十四纸、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
作者 -- 尺寸 尺寸不一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出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编:《弘历的世界》,上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

展览:
•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弘历的世界——乾隆御制诗文稿、兰亭图帖缂丝卷暨重要宫廷艺术特展”,北京,2021年04月23日-05月10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乾隆御稿,即指故宫博物院庋藏的乾隆帝手稿和手稿誊写本,因存放这批手稿和誊写本的一对剔红云龙纹箱上有“乾隆御稿”四字,故依此命名。
乾隆帝曾在《御制诗集·序》中谈到:“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莅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巡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从实物看,乾隆御稿的内容确如乾隆帝所说,除少量文稿外,绝大多数为诗稿和诗稿的誊写本。手稿除特殊情况,如雍正帝去世当年之外看,皆为朱笔行书。誊写本为墨笔楷书,多与手稿一一对应,如有修改,乾隆硃批其上,直至定稿。
从故宫目前的整理情况看,乾隆御稿起于皇子时期,终于当太上皇时期,基本涵盖了乾隆帝的一生。其形制多为裁剪成统一规格的长条形单张元书纸,也有少量尺寸异常者,如本次展览中的“行书丰泽园御稿”、“行书边景昭文进《平安戬谷图》御稿”、“行书顾正谊《开春报喜图》御稿”、“行书宋端石方圆规矩砚铭御稿”等。
据故宫专家学者研究,乾隆御稿在清代曾经过初步整理和归类,每年按时间先后顺序叠放,多数年份为手稿一摞、誊写本一摞,少数年份因诗作较多,遂出现两摞、三摞情况。每摞手稿以黄绫箍束紧,其上以墨笔楷书写明“御制诗(乾支)”,如果一年有三摞,则注明“上”、“中”、“下”,以示顺序。之后再按年份层层码放于剔红云龙纹箱中。
目前所知,乾隆御稿绝对大多数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少数藏于私人藏家手中。根据公私收藏的乾隆御稿,可见其规模庞大,涵盖了乾隆帝从皇子到帝王到太上皇各个时期的诗文手稿,并且保存得十分具有系统性。乾隆帝一生所作诗文高达43000余首,据研究大部分都可以在乾隆御稿中找到,证明了乾隆所作诗文的真实性,并非词臣捉刀代笔。最重要的是御稿上的乾隆墨迹,是研究乾隆书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硃稿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的成稿比对,并从其涂改方式中管窥帝王的行文习惯,这是其心性和诗才最少装饰的流露。
此组《乾隆御制诗文稿》是故宫博物院以外、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宗私人收藏的乾隆御稿,对于研究乾隆的内心世界及其主导的18世纪盛清历史,是极为珍贵而稀有的第一手史料。对于这些诗文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艺文层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御制诗文创作背景的复原,可以尝试建构出乾隆诗文背后的治国文化准则。
这组《乾隆御制诗文稿》皆为乾隆晚年(60岁-80余岁)所作,包括六十四纸和一本《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祝寿颂词册页》,文体和题材丰富,涉及经筵御论、颂、记、赞、砚铭等多种文体;题材甚为全面,包括读书评史、时政纪事、景物寄情、器物赏析、书画题咏等,其中部分诗文稿展品将亮相上海。
清代皇帝推崇“二王”书法,乾隆帝也不例外,这次展出的乾隆“御笔硃稿”,不论是在书法风格上,还是透过书法展现出的乾隆之精神风貌,都透露出乾隆内心世界中,鲜为人知的“魏晋风度”。与常见的写在名贵笺纸上的御笔相比,这些乾隆信手写在四川夹江竹纸上的墨迹,反而更能体现其书法的洒脱之处,展现不同于以往的乾隆书法中秀媚的一面。

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
词臣 楷书御制文“皇太后八旬万寿鸿称积庆颂并序”册页
此册页为经折装,黄绫装成一册,未有朱笔改动,应是乾隆帝为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所作颂的最后定稿,乾隆据此以大字楷书抄录一遍,并装裱成十二条屏。此屏稿本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孟子云:“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作为天之骄子,干隆皇帝身体力行,深知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提出“朕以孝之治天下”。平日即使国事再过繁忙,乾隆也坚持到崇庆皇太后的寝宫“三天问安,五天持膳”,为给其最舒适的适合颐养天年的居所,乾隆为她修建“光华呈爱日,仁寿遍和风”的寿康宫,崇庆皇太后在这一住就是四十二年。
每逢崇庆皇太后寿辰,必进寿礼九九,亲制贺寿诗文,为之捧觞祝寿。乾隆二十五年,为皇太后七旬圣寿庆典,便在寿安宫添建一座三层大戏台,以博欢颜;为庆贺八旬大寿,乾隆亲笔绘作以鹿为主题的《多禄图》,并在题跋中写到:“于避暑山庄见幼鹿卓立而戏,辙写其畅适之意,且鹿为不老之寿,装以成轴,敬献慈宁,用介眉寿也。”六旬皇帝为八旬母后祝寿,在清宫史上绝无仅有,干隆布置了点景台、牌楼、游廊、门楼、回子房等等,仅松树就用了1750棵,一片繁华景色。
除了给崇庆皇太后时时问安、修建居所、进献珍宝以外,乾隆几乎每次外出巡幸,都会与之同行。一起出游时,皇太后的车架也一定是最醒目的,凡上下车船,乾隆都一定要带着嫔妃亲自护送,搀来扶住,爱护有加。此祝寿颂词册页,亦乾隆以“孝”治天下的一种见证。

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弘历 行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御稿
作于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一篇为高宗朱笔写就,另一为词臣墨书誊写稿、乾隆朱笔圈改,为“经筵御论”文体。录于《清高宗御制文集·三集》卷一。此文为乾隆五十年二月丁亥弘历“释奠先师,临辟雍讲学”之临雍大典上的御论讲稿。是次国子监临雍大典为辟雍建成后的第一次使用,仪礼特为隆重,自衍圣公、王公、大学士、官员、诸生逾二、三千人观礼。
朱文底稿与定本相较,改动不多。在墨书誊稿上可见朱笔添加“昔为三希堂记,略见斯义”一语。《三希堂记》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春,已是四十年前。可见作者“希贤、希圣、希天”思想的数十年一以贯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象传》。为乾隆毕生的座右铭之一。乾隆五十五年弘历八旬寿辰,特镌制“八征耄念之宝”玺印为“主宝”,制“自强不息”宝玺为副宝。乾隆自言“兹以首跻八旬,镌八征耄念之宝,仍副以自强不息。盖经书中自儆之语虽多,而易象首乾,法天行健,至为切要者,无逾于此语”,“以殿御书”,“皆铭乾惕之志也”。

清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
词臣 楷书御制文“八征耄念之宝记”誊稿
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一篇为高宗朱笔写就,另两篇为词臣墨书誊写稿、乾隆朱笔圈改,录于《清高宗御制文・三集》卷八,文体为“记”。乃弘历乾隆五十五年自己八十正寿所作。朱笔文章标题为《八征耄念记》,墨书誊稿(一)标题为《八征耄念说》,墨书誊稿(二)标题为《八征耄念之宝记》,三改其名可见作者下笔之郑重斟酌。
朱稿在“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句后以“〇”符号加“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念”句于右侧标题下方。体现作者年虽耄耋仍未倦勤的心气。
墨书誊稿(一)则有朱笔大幅增删。例如将“万民恒在念”改为“万民恒在怀”,一字之易更彰显弘历“四海有民皆视子”的情怀。并在“近读《洪范》着论” 一句后大幅增写二百余字段落,回顾十年前所作《古稀说》之主旨,再臧否汉唐以来年登八十以上的三位前朝帝王之得失。为自己仰蒙天眷,五福五代的人生境地深感自豪。同时又表达要“敛福锡民”“孜孜惕惕”的勤政爱民之志。
墨书誊稿(二)则仅稍加增改,如于“犹日孜孜”后朱笔加“不敢怠于政也”;于“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几”后朱笔加“未形智衰”。作者不服老的心态跃然纸上,也是对朝野中外关于老皇帝“耄期倦勤”腹诽的着力反击。
为自己八十正寿所作之《八征耄念之宝记》在乾隆晚年诗文中至关重要,与《古稀说》(70岁作)、《十全记》(82岁作)可称鼎足而三。收录于《八旬万寿庆典卷二》中“八征耄念之宝”宝玺的制作成于乾隆五十四年仲冬,“命选和阗良玉,刻为八征耄念之宝”,并于第二年的立春日开始钤用。又据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五日造办处的活计档,乾隆传旨命镌青玉“八征耄念之宝”,并在印台(“墙子”)上贴《八征耄念之宝》的记本文;同时镌“古稀天子之宝”,印台(“墙子”)上贴《古稀说》本文。一并传旨发交苏州“加深刻字”。制成后将此等大的两方宝玺配装双联紫檀宝匣盛贮。紫檀印匣四壁再以填金阴刻《八征耄念之宝记》和《古稀说》二文。原玺原匣现均完好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续编·三编·重编》中亦着录多件御笔书法与缂丝制《八征耄念之宝记》,如乾清宫之蜡笺本《御笔八征耄念之宝记》一卷;宁寿宫之金粟笺本《御笔八征耄念之宝记》一册。养性斋之《缂丝摹高宗纯皇帝御笔八征耄念之宝记》一卷;宁寿宫之《缂丝姜晟书高宗春皇帝御笔八征耄念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