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45 陆俨少 1975年作 赠朱燕因刘禹锡诗意册 册页 (八开)

赠朱燕因刘禹锡诗意册
拍品信息
LOT号 2545 作品名称 陆俨少 1975年作 赠朱燕因刘禹锡诗意册 册页 (八开)
作者 陆俨少 尺寸 27×36cm×8 创作年代 1975年作
估价 2,200,000-2,800,000 成交价 RMB 3,852,5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题识】
1.春向晚,春晚思悠哉。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催。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送春曲,俨少。印文:陆俨少印、自爱庐、岁值乙卯
2.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竹枝词。宾客诗意,俨少。印文:俨少、且自怡悦、就新壹老 鉴藏印:燕因珍藏
3.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俨少写刘宾客诗意。印文:陆氏、俨少、就新居。鉴藏印:朱燕因藏记
4.<1>绿水风初暖,青林露早晞。麦陇雉朝雊,桑野人暮归。百舌悲花尽,平芜来去飞。初夏曲三首之一,俨少写意。印文:陆、俨少、就新居
<2>刘禹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人定胜天抨击儒家天命论,为唐代大法家。暇日予写其诗意八帧用志景慕之,乙卯七月,俨少。
5.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宾客秋词,俨少写意。印文:陆氏、俨少、嘉定、子阳师
6.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刘宾客柳花词,俨少写意。印文:陆氏、俨少、不须示人、晚寿补蹉跎。鉴藏印:朱燕因藏记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梦得诗,俨少写意。印文:陆、俨少、等外品、长精神
8.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刘禹锡九华山词,俨少掇其意写之。印文:陆氏、俨少、爱新就新
【说明】
1.陆俨少夫人朱燕因旧藏
2.陆俨少家属友情提供。

何者为气韵。中国画主张在拟与不拟之间,所以一幅画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具象部分,即所谓〈拟〉摄取形象,令观者看懂所描写者为何物;另外一个是抽象部分,即除去具象部分以外,其他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分范围之内。即所谓〈气韵〉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整体效果、气势等等。以上种种,首先要生动,即要有生气,以及灵动的感觉。中国画应和书法一样,点画要能独立存在,画上一点画,除了为形象之外,要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气气韵之高下,大部分是通过点画显示出来的。点画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凤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简言之,也不外一个活字,都是要达到生动的境界。所以不仅仅其中气势要有动感,即如韵味、品格、气质等等,也无不要有生命力。有生而有动,有动而后不呆板,而后有高格调、好韵味。所以不是先有气韵而后生动,而是先生动而后气韵出焉。所以有人认为有了气韵,再论生动与否,这样本末倒置是错误的。实则天下没有不生动的气韵,有了气韵,一定生动;生动的对面是死的板,既是死板,哪里还有高格调、好韵味更说不上有气势了。
—《陆俨少自序》

画赠爱妻 不须示人
本作首开之中有着 「朱燕因藏记」一印,可以得知此册是陆俨少为妻子朱燕因所作。陆翁晚年在「自述」中回忆到:「我们一家五口,二十多年来,她就是靠这点钱,支撑门户,东西补缀,度过这漫长的艰难岁月,而从无怨言。每在穷窘,典质衣物,也从不告诉我,以免伤我的心。我受批斗后,拖着疲惫的步子捱到家门.她总强为言笑,来安慰我,使我增加活下去的勇气。」动乱期间接踵而来的批斗使得陆俨少身心俱疲,甚至曾经一度打算投河轻生。所幸的是在苦难之中,夫人朱燕因总能给予他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与他一路砥砺前行。也因于此,陆俨少每有得意之作,总是盖上「朱燕因藏记」一印。特别将心血结晶留给夫人,陆俨少夫妇之间的鹣鲽深情可见一斑。特别将心血结晶留给夫人,陆俨少夫妇之间的鹣鲽深情可见一斑。而『不须示人』、『且自怡悦』三方印在陆俨少作品中也较为罕见,亦可见陆俨少对此作的珍视程度。
手卷易好,册页难成
「中国画的幅式是多种多样的。普通的有立幅和长条立幅,也有横的册页,或直的册页也有横度较长的横披……同样情形,册页也要每张笔法多变,各具面目,引人入胜。这是陆俨少在《山水画刍议》中「七十八·中国画幅式」一文中所论,其中非常简要地点明了册页这一幅式的特点,「每张笔法多变,各具面目,引人入胜」,这也是册页创作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册页的形式在古今绘画作品中是很常见的,从宋人小品到明清册页,都有很多经典作品流传下来。同样,陆俨少作为册页创作的高手,也有很多册页类型的作品广为流传。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杜甫诗意百开册》,作品中对于诗意所感、画境塑造、构图经营、笔墨多变的处理与表达,甚至达到了一种前无古人的「诗与画」之表现,也是陆俨少先生最为经典的作品。」 「手卷易好,册页难成」是中国画画家在创作上的基本共识,尤其是山水画创作,要求在章法、笔法幅幅有别,所以册页往往是一个山水画家水准的试金石。
风格确立 浑厚老辣
1975年,陆俨少逐渐恢复了作画的自由,此后先后去了新安江、井冈山等地,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画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陆氏山水」的风格特点愈发的成熟,由中期风格隽秀细密到晚年愈发沈着厚重的风格转变,作品中兼具了细密与厚重的特点。陆俨少曾在其自叙中言:「在六十年代以前,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七十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可见此时其笔墨已与早期大相径庭,笔势和运墨更加自由挥洒,构图趋向于简化,景物设置却更加丰富多变。总结来说,这一时期的陆俨少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笔势由细密、灵秀转向宽博、深厚;书写的意味与动感更强,但这种书写,并不脱离山水形象的具体刻画。这与黄宾虹突出笔墨的独立性而略其形似的追求有很大不同;
第二、更加讲究墨法,浑沦的湿笔勾点大大增多,出现了点厾的大小墨块,这些墨块可以是山石,可以是草木,可以是阴影,也可以是半抽象的笔墨自身。因为突出了用墨,减少了外露锋芒的干笔勾画,整个作品的笔墨由缜密精致变为松厚丰润,成为风格转化的一大来源;
第三、「留白法」逐渐成熟—传统「留白」一般表现落雪、云气或水面,陆氏进一步把留白作为画面结构的一部分,即在对山体、林木作具体描绘后,即在其周边留白,以突出要突出的东西,省略要省略的笔墨。这种扩大的留白法,来自陆俨少对自然的观察,也与他的画面「繁复细致」的特点有关——追求繁复细致难免迫塞琐碎,留白可以强化空灵,突出主体,大大小小、丰富多变的留白与繁密粗细不等的主体(山石屋木、人物 舟船等)形成的丰富穿插与对照,遂成为浑厚风格的另一成因。
画古人诗意,把诗的境界转换为绘画图像,是一种再创造。它要求画家对诗作有深刻的感受,要求诗意的空间想象,还要求绘画气质与诗歌气质的内在对应。陆俨少对古代诗词大家用功颇深,如杜甫、刘禹锡等,从本册题跋可知:陆俨少认为刘禹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以人定胜天抨击儒家天命论,为唐代大法家。这与陆俨少的人生境遇和态度不谋而合,因此陆氏曾多次以书法、绘画写其诗意,以表达自我人生态度和艺术理想。是册以刘禹锡诗意写画八开,分别是《送春曲三首》、《初夏曲三首》、《竹枝词九首》、《秋词》、《秋词二首》、《柳花词三首》、《始闻秋风》、《九华山歌》,笔势深厚、书写意味强,笔墨丰润、留白丰富多变,诗意空灵,画意深远,被朱燕因视为爱物,珍藏数十年,首次面市,实为珍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