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8 傅抱石 1945年作 赠董正之《登山观瀑》 立轴
LOT号 | 2548 | 作品名称 | 傅抱石 1945年作 赠董正之《登山观瀑》 立轴 | ||
作者 | 傅抱石 | 尺寸 | 138×40cm | 创作年代 | 1945年作 |
估价 | 2,500,000-2,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 2.《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4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年。 【出版】 1.《名家翰墨· 傅抱石金刚坡(二)》第28-29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4 年。 2.《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86页,国立历史博物馆,2008 年。 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第1388页,故宫出版社,2014 年。 【题识】 1.乙酉正月廿九日,抱石东川金刚坡下写。 2.正之先生惠赏,即乞教正。丁亥七月,弟傅抱石补记。 【印文】傅、抱石斋、抱石之印、乙酉 【说明】 1. 上款董正之居士(1910-1989),名正,以字行,辽宁省沈阳市人。曾于中日战争时组织东北义勇军第十三路军,任秘书长。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任中国银行分行经理。民国宪政第一届立法委员,后又赴台湾任立法委员四十余年。自幼潜修内典,笃信佛教,历任台中莲社董事长、明伦杂志社、青莲出版社发行人等职。 2. 此作后经台北著名艺术理论家、画家何怀硕教授递藏并题签:「傅抱石山水精品。庚午(1990)岁阑旧装,涩盦署。」其所藏傅抱石作品颇丰,均系佳作。 旧历乙酉年正月廿九日,换算到公历纪年,也就是1945年3月13日,傅抱石在东川金刚坡下,信笔写就《登山观瀑》,二年后,于箧中捡得此作赠与董正之。1939 年5 月,斯时傅抱石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因重庆屡遭日机轰炸,政治部会议决定第三厅拆分成两套工作班子,一套城内办公,一套下乡在巴县赖家桥。傅抱石被分配下乡,寓居重庆西郊歌乐山金刚坡下一农舍,遂自署「金刚坡下抱石山斋」,一呆便是八年。入蜀八年,是傅抱石画风大变的时代。这一时期傅氏山水画变化丰富,各有特定情境,作法亦随机应变,沈郁苍茫、淋漓空灵,均能各趋其致。《登山观瀑》作于1945年,即是创作于入蜀第七年,其苍茫淋漓的笔墨风貌,足以代表抱石先生金刚坡时期的风格。画面采用了传统山水中的高远式构图,以表现山势的高峻和深邃。观其皴法,画是乱麻皴与荷叶皴的结合,前景又用了拖泥带水和泼墨。皴法之外,是破笔散锋点,浓浓淡淡,疏疏密密,似乱而有序。复以淡墨多次渲染,最后以墨赭、墨青敷之,使线、皴、点等元素构成不同的体面关系,并最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营造出一个雄奇葱郁的山川景致。画面下方,可见三人自左向右登坡而行。人物以细线勾成,刻画精细,衣冠高古,神情毕肖。通幅山川润泽,雾气弥漫,元气淋漓,意境悠远。 上款「正之先生」即董正之居士。在整理20 世纪40 年代傅抱石与董正之的行踪后发现,二者踪迹重迭在重庆、南京两地。前文已知,傅氏于1939-1945 年间在重庆金刚坡一带。1940 年秋,董正之奉调至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由陕入川,往返两月,曾留有《八百里秦川忆往》《栈道连云接秦蜀》《险阻崎岖蜀道难》多篇游记收入《海鸥续集》中。虽尚未知晓二人是否于重庆便已相识,亦不排除此作通过邮寄的形式赠送,但大概率的情况是,《登山观瀑》的赠送发生在南京。1946 年10 月,傅抱石携全家随中央大学从重庆迁回南京白下,仍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一家五口居中央大学南高院宿舍。1947 年始,常见傅氏画作上落款「白下讲舍」「金陵讲舍」「中大讲舍」,所指均是同一处——傅抱石南京白下中央大学内寓所,直到是年9、10 月份,傅抱石曾携历年积藏个人作品赴上海筹备个展。除此外, 并未见到傅氏在1947 年间有离开南京的其他记录。董氏生平记述无多,仅能从其游记或是纪念佛教人士的文章中获取一星半点。1947 年1 月1 日,《中华民国宪法》公布,同年12 月25 日,开始施行。是年,董正之经师长亲友劝说,返乡参加第一届立法委员选举,并成功当选辽宁省立法委员。1948 年5 月,第一届立法委员齐聚南京报道。董氏亦在《永怀雪公恩师》一文中自述曾于1948 年秋(立法院第二会期)在南京铁作坊听应慈老法师讲经。根据上述经历,推测董氏1947 年在南京活动也合情合理,或为参选立法委员作准备工作,故此画应是董正之于1947 年农历七月在南京拜访傅抱石时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