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9 黄宾虹 1952年作 朱砂七言联 立轴
LOT号 | 2559 | 作品名称 | 黄宾虹 1952年作 朱砂七言联 立轴 | ||
作者 | 黄宾虹 | 尺寸 | 127×21cm×2 | 创作年代 | 1952年作 |
估价 | 600,000-8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朱砂墨纸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驹影日轮宝白璧,龙文星剑铸精金。释文:驹影日轮宝白璧,龙文星剑铸黄金十四字,家桢先生出示新购朱砂,余试之成此联,壬辰宾虹年八十有九,集古文字并书。 【印文】宾虹之印、宾虹草堂 此联稀见,一为朱砂写就,二在创作时乃宾翁笔墨圆融之臻化阶段(约1951年之后),十数年间所遇,仅此一件。 如是幅题跋所述,地位当如时年八十九岁的宾翁,遇友人新得朱砂墨也如大事一般,特书联并题长跋记之,是为创作而非应酬,以示珍重。同时期、同内容的集古字联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纸本水墨亦有一件。 1951年黄宾虹已经88岁高龄,且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写字画画时视力模糊,但创作精力却十分旺盛,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书法,似乎都进入了衰年变法的黄金期。此联一改之前瘦长规整的结体,宽博自然,大小错落,结体疏密得宜,纵横奇宕之气。迟涩钝进用笔明显借鉴山水画法,字里行间弥漫散淡劲爽之韵。 黄宾虹研究,多基于其画家身份而阐发,但钩沈史迹,黄宾虹在金石学、古文字、玺印鉴藏等古典学术思想体系的成就更为深远,可谓「志存述古,初求识字,究极丹青」。以此为根基,加之黄宾虹「民学」「内美」之审美理念,其篆书艺术淹雅藴藉、早在1936年,黄宾虹就自言:「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吾以此知字之布白,当有顾盼,当有趋向,当寓齐与不齐,寓不齐于齐。」黄宾虹将一生笔墨的探索,归纳为「五笔七墨」,简言之,「五笔」即强调用之「平」「留」「圆」「重」「变」,「七墨」即「浓」「淡」「破」「积」「泼」「焦」「宿」七种墨法的探索与体会。「五笔七墨」既是其一生绘画艺术的独到之探索,也是其独特书法风格境界的技法载体。朱砂不溶于水,书写难度大,较难掌握运笔,是联中,虽「焦」墨法因材料所囿并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但仍能从字里行间的「平」「留」「重」「变」笔法与「浓」「淡」「宿」墨法的大胆巧妙运用,看到一种近朴茂散淡、浑厚华滋的奇妙境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书法史上虽有明启祯年间行草名家运用「宿墨法」之先驱,然用于三代吉金篆籀书法创作的,黄宾虹独秀于书史。至此之际的黄宾虹人书俱老,已臻人书合一之境界,老笔纷披,氤氲绚烂,朴实雍容,圆融无碍,完全进入了「无意于佳乃佳」之化境。是幅堪称其晚年书法创作巅峰时期之神品。 关于朱砂 用朱砂做颜料上溯殷商。世人所熟悉的甲骨文,「涂朱甲骨」指的就是把朱砂磨成红色粉末,涂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春秋末期的「侯马盟书」也是用红色矿物质颜料写成的。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出现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墨,朱砂墨就是颜色墨的一种。它由朱砂、胶、冰片、中药等原料制成,又称丹砂、辰砂,粉末呈红色。由于颜色红润艳丽,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所以备受画家钟爱。朱砂墨比同等体积的黑色墨份量重,朱砂含量越高,质量相对越好。闻之即有一股馨香中药味扑鼻,淡雅沈朴,久闻不厌。 朱砂墨还有表达驱灾辟邪的寓意,另作为中药材,具有镇静、安神和杀菌、防虫的效果。所以有些古字、画能历经数百年甚至千年,也无虫蛀虫咬,且经久不褪色。除了独特的功效,中国人爱朱砂,因为素以红色为贵。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朱砂红者,多叶红花花叶甚鲜,向日视之,如猩血。」此后,明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王象晋的《群芳谱》、清余鹏年的《曹州牡丹谱》、陈昊子的《花镜》,一直到民国时期黄氏父子的《花经》上均有记载,可见朱砂红栽培之久,传播之广。明代《本草乘雅半偈》:(牡丹)一撒红、鹤翎红、朱砂红......朱砂红者,多叶红花,不知其所出,有民闻氏子者,善接花以为生,买地于崇真寺前,治花圃,有此花,洛阳豪家尚未有,故其名未甚着,花叶甚鲜,向日视之如猩血。 朱砂墨需用精细朱砂为原料,否则墨形不端、研出来的墨汁也不细滑,且因不可再生,产量日益减少,自古以来,价值不言而喻。清代沈宗蓦在其绘画理论著作《芥舟学画编 》中抒发议论 「 向有说朱砂四两 须人工一 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 他认为四两朱砂需要一天的人工才可以研磨出来的说法还不够确切 ,以他看来必须要两天功夫 。这个观点反映出此材料的难得与昂贵,自古以来非一般文士所能负担得起,在古代主要是宫廷内使用,皇帝每日用研磨好的朱砂墨进行审批折奏,也就是我们说的朱批。民国以降用途慢慢广泛起来,如摘抄、批注、临帖后用于修正细节,传统的绘画中描绘钟馗,写经等等。在近现代绘画中,最著名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素来挑剔纸墨的李可染先生用偶然得到的乾隆朱砂颜料,以红色画面为主调,积墨加积色,层层积染,精心创作了数幅《万山红遍》名作,充分显示了传统朱砂颜料无穷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