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李士达 1622年作 蕉荫独酌 立轴
LOT号 | 1234 | 作品名称 | 李士达 1622年作 蕉荫独酌 立轴 | ||
作者 | 李士达 | 尺寸 | 149×99.5cm | 创作年代 | 1622年作 |
估价 | 1,800,000-2,2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设色绢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天启壬戌皋月寓于石湖村舍写,七十四叟李士达。 钤印:李氏通父 鉴藏印:枫阁图书印记 中国文人画发展到晚明时期,开始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文人画的世俗化倾向;二是追求一种怪异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吴门画派晚期描绘市俗生活的题材显著增加,还是李士达、丁云鹏、吴彬、陈洪绥等人在山水、人物造型上的变形追求,都体现出晚明文人画的特有色彩。台北故宫还特意将此阶段的绘画品作从悠久的美术史长河中拙离出来,举办了“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世俗化作品的出现,与其生活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明末江南的苏、杭等地成为富庶的商业中心,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人、手工业者等新兴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相当多的文人学士隐退乡野过着不求闻达的平民生活,文人阶层对于商人阶层的身份认同在提高,许多人不再象正统儒家那般,低工商业者,认为“商贾又何鄙之有!”同时流行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诸多以市民阶层为对象的艺术创作。董昌其更是说文人画在晚时期已经堕入“甜俗魔境”。 李士达,作为晚明苏州的二线画家,史籍关于他的记载寥寥。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万历二年(1574)的进士名单中,第三甲第115名进士名为李士达。《吴县志·艺事传》云:李士达,号仰槐,画人物山水名世。万历间,中官孙隆驻苏集画士于衙斋,众皆屈膝,士达独长揖而出,寻下府县收之,以巨室庇免,隐居新郭。从他的传世作品来看,除了文人题材的山水画之外,多为满足普通市民需求的风俗画和人物画,如《岁朝春庆图》、《关山风雨图》、《石湖图》、《钟馗图》、《关羽像》等作品。高居翰先生在其著作《山外山》中将李士达列为晚明苏州首要画家之一,并肯定了他对当时年轻画家如盛茂烨等的影响。并推测李士达可能有其他收入来源,但主要是以绘画维生的。 此幅《蕉荫独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湖石,湖石右侧芭蕉丛生,左侧蜀葵花竞相开放,粉白相间。湖石后石榴含苞待放。石下长须高士闲坐竹登,一童奉茶,一童手捧鲜桃侍立。高士袒胸露臂,天气的炎热可以想见。画左上方有作品题款中点明为“皋月”,即农历五月,时间上与所绘石榴、蜀葵花开相吻合。主体物像都被安放在右侧,左侧用开放的栀子花以及题款,让画面又重新回归了平衡。 此作为李士达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可以解决其生年问题。对于其生年,不载典籍,历代学者也仅能对其生年进行大致的推测,高居翰在《山外山》一书中,推断李士达应生于1540年左右,殁于1620年以后。杨旸在《李士达的绘画艺术——兼论晚明文人画的世俗化与怪异倾向》一文中推断,李士达的生年应在1540年左右,对于其卒年,仅提到了上海博物馆所藏《芳园醉月图》(沪1-1275),此作是李士达73岁所作,是当时所知李士达最晚的一件作品。《蕉荫独酌》落款“天启壬戌”、“七十四叟”,天启壬寅为1622年,是年李士达74岁,故可明确其生年为1549年。并没有二位学者所推测的那么早。而对于其卒年,《崇祯昊县志·冯翼传》载,李士达“寿八旬”犹能“长夜饮,故其卒年最早是在1628年,故可暂其李士达生卒年定为1549至1628后。也是目前所知,李士达创作时间最晚的一件作品。 在高居翰看来,李士达没有留下几件拔尖的作品,很难在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但他的绘画也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盛茂烨。故又不得不承认他也是明末这一特定时期具有原创力且首屈一指的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