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4 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福禄寿纹框人物故事图围屏 (十二扇)
LOT号 | 6324 | 作品名称 | 清早期 黄花梨螭龙福禄寿纹框人物故事图围屏 (十二扇) | ||
作者 | -- | 尺寸 | 单片高318cm;宽53cm;加铜榫头54.6cm | 创作年代 | 清早期 |
估价 | 9,000,000-12,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备注】 西安户出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围屏为大型家具,此套围屏又为其中之巨大者,高过三米,宽逾六米,气势憾人。其纹饰独特,文雅华丽,与常见者不同。屏风附清代原装绘画及楷书寿序。出自西安,典型北方枣红皮壳。尺寸、纹饰、屏心皆佳。 屏扇边框平素,显现黄花梨优美如画纹路,只内沿起打洼线,线条锐利挺拔。其外铲地平装合页,屏扇侧面装铜屈戌,两两相连,攒为一架。每面屏扇皆五抹式,即以五根横枨将之界为五格。 上格为楣板,其内镶委角长方形开光绦环板,透雕兼浮雕双螭捧“福”“禄”“寿”三种文字,三字皆由变体螭纹变化而成。不同字两侧双螭造型亦各不相同,比如福字两侧螭龙作昂首挺胸状,上喙尖而长;禄字两侧螭龙作S形曲折,龙首硕大;寿字两侧螭龙作拱身状,嘴大张。两侧螭龙形态均与中间字形风格统一,布局玲珑剔透,显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图案变化能力。雕刻神采飞扬,充满动感。 屏心中部的腰板,亦较为特殊,不设绦环板,而是另设一周黄花梨圈口为牙条为子框,内裱绢画花卉或花果图案装饰。 裙板为其精彩之处,比常见者比例要高,有足够空间可以安排纹饰。裙板亦为委角长方形开光,但委角处向内出小牙,形成变化。其内又以两两相对的如意云头纹连为一周,宛若花边般围绕着中间的纹饰,具秾华之美,为这套围屏点睛之处,使其从众多同类黄花梨围屏中脱颖而出。其往内则为上下两条大螭龙围绕“福”“禄”“寿”而成,三字亦由变体螭龙纹组成,与楣板处呼应,又有疏密、大小等变化。雕刻利索,物象神态飞动。 屏下方设牙板,中垂膛肚,沿边饰拐子龙纹。屏框底部原装铜脚,亦随边框做委角,甚为考究。 无论公私,历来所见,尚存屏心的黄花梨围屏,恐怕仅有两三架而已,更何况此例题材之佳、尺寸之巨、纹饰之美、工艺之精,足可称黄花梨大围屏中之佼佼者。 屏心正面纸本绘人物故事图,每扇各自成图,既有渔樵耕读、对弈、听琴、观瀑、赏雪等经典传统题材,又有踏春访友、水榭听笛、秋林坐忘、冬山行旅组成四季之景,无图不雅,绘制亦工,惜落款处因为年久模糊不清,已不知作者。从人物及建筑、器具风格来看,尚有明风,当与围屏同期,为清早期之物。背面则以端正楷书题跋,知受者为武信郎曹企皋,字佐曹,查为乾隆戊子科亚魁千总。赠者十六人,有梁中靖、张甲三等,皆是史书可见者,末署“龙飞大清道光岁次丙戌仲春丁浣二日榖旦”,为道光六年(1826年)。从其状况来看,绢本题跋应该比正面的纸本画要晚很多。围屏在古代经常重复使用,尤其是黄花梨等珍贵材料制者,均仔细保存,使用时将屏心重新更换题写即可,此例亦然,绘画颇佳,故只作修补,没有更换,题跋一面则已更换不知凡几。 古代上流社会“祝寿”,送什么礼物才真的贵重? 同古堂林妹妹 清朝内务府档案“木作”档,有一条雍正九年(1731)二月的记录:“二十八日,内务府总管海望传:做深柳读书堂平台内斗尊围屏一架,共十二扇。记此。此围屏系工程处成造,京内造办处裱糊,于本月三十日糊完,司库常保持进,陈设在深柳读书堂讫。其原拆下美人画十二扇,交领催马学迩讫。” 雍正十年(1732)八月又记:“二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持出美人绢画十二张,说太监沧洲传旨: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钦此。本日做得三尺三寸杉木卷杆十二根,并原交美人绢画十二张用连四纸垫平,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持去,交太监沧洲收讫。” 揭秘了故宫博物院藏《胤禛十二美人图》最初并非传统挂轴或贴落,而是一架十二围屏的屏心画面,最初陈列于圆明园“深柳读书堂”中。雍正皇帝登基后,曾作《深柳读书堂消夏》《深柳读书堂避暑》二诗,可见其很喜欢这个地方,而这架十二围屏则是书堂的重要陈设。 作为明式家具中体量最大者,围屏可折叠,又称“软屏风”,其装饰效果往往更重于实用功能。此外,围屏因形制硕大,制作费料甚巨,若以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造价甚昂。 故宫博物院藏有两件“紫檀云龙寿字纹大围屏”,屏心裱绢地书法,嵌螺钿,裙板雕刻云龙纹、寿字纹等,殊为精美,被誉为围屏的极致之作,是康熙皇帝六十岁“万寿节”时,分别由十六位皇子与三十二个皇孙联袂进献的寿礼,堪称至尊至贵的皇家重器。孝庄皇太后六十岁“万寿节”时,康熙皇帝制《万寿无疆赋》,亦亲书围屏进献,以盛其美。 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关于“围屏”的描写。如第七十一回贾母过寿时,王熙凤对贾母说到:“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 第七十六回贾府在“凸碧山庄”赏月时,亦记:“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第九十二回冯紫英以“广西同知进京引见”,带来四件洋货,是可以进得贡的。其中一件是围屏,冯紫英对贾政说:“有二十四扇槅子,都是紫檀雕刻的,中间虽说不是玉,却是绝好的硝子石,石上镂出山水、人物、楼台、花鸟儿等。一扇上有五六十个人,都是宫妆的女子,名为‘汉宫春晓’。人物的眉目口鼻以及出手衣褶,刻得又清楚又细腻,点缀布置都是好的。我想尊府大观园中正厅上却可用得着。” 由此可见,上至帝王贵胄,下及达官巨户,将围屏作为厅堂陈设或寿礼等,无疑彰显着主人显赫的权势、地位与富贵。事实上,自明晚期始,奢靡之风便甚为盛行,尤其是寿典活动,则“凡寿之礼,其馈赠燕沃必丰”。庆寿仪式上,主人又往往请文人书写寿序,或为吉语赠言,或叙寿者生平。[1] 而围屏因其贵重,屏心又可裱画或寿序,形制典雅华贵,寿宴上可供客人瞻仰品赏,遂成为寿礼的极佳选择。 另据《东华录》卷六十五,康熙四十一年(1702),御史王度昭参奏户部尚书李振裕收取属员贺寿围屏,应予革职查办。而康熙皇帝驳斥说:“吏部此议甚谬。李振裕果如王度昭所参勒取属员礼物,其罪宁止革职?若止收一围屏,岂宜以细故轻黜大臣?凡堂官受属吏围屏,亦常事耳。”在康熙皇帝的眼中,堂官收受贺寿围屏,亦是正常的事情,不值得大惊小怪。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亦可见围屏贺寿之风尚。 此次,即将在北京保利2024春拍呈现的“清 黄花梨螭龙纹围屏(十二扇)”,完整成套,透雕纹饰,繁复精妙,以黄花梨良材制作,木质细腻坚密,木纹清晰绚烂,屏心裱画亦基本保存完整,则百不存一。整作流传至今,仍处处透着朱门气派,殊为可贵。 以寿屏为例,围屏屏心画面一般为满床笏、群仙贺寿、汉宫春晓、十八学士、万花献瑞等题材,然因岁月侵蚀,大多损毁。而本架围屏十二幅画面,纸本,保存基本完整,实是不易,所绘十二屏内容俱是文人雅事,既可单一成幅,亦可成通景画,顶天立地式构图,笔触细腻,设色淡雅,意境清幽,生动勾勒出围屏主人闲暇时的生活,充满文人情趣逸致。 苏轼有《清平乐·赏心十六事》 ,云:“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然人生慰怀之事,又何仅此十六事耳,凡可澄怀味象、荡涤心尘者,俱有文心。 由左及右,第一幅绘“寻幽”。取山间一角,山麓下文士头戴束发冠,执鞭策马,似正欲与友人会合,仆童在前引路,山腰写人物三位,身着宽袍,或对坐闲谈或站立远眺,亦是悠然自得。背景林木葱郁,松针细密,山石巍峨,偶作苔点,淡青色写远山,隐约连绵,绘艺精湛。 第二幅“行旅”。画中溪水潺潺,杨柳依依,山石树木勾勒严整 。另写骑马者二,仆童挑担紧随其后。其一骑马者腰佩宝剑,或透露着主人“武将”身份,作手指高处状,表情略显错愕惊奇,而白马脖系红缨球,鬃毛扬起,左前蹄及右后蹄微起,呈行进突停之势,造型精奇,颇得韩干、龙眠之妙。近山巅处写一野牛,身体半露,躯体淡墨略作晕染。主人翁亦应是发现野牛,颇感讶异。 第三幅“听笛”。远山重峦叠嶂,浅青、淡墨、赭褐色皴染山体,屋舍掩映其间。近景处亭阁临水而建,屋檐整齐精美,攒格围栏作数个长方形开光。溪畔有一小舟停泊,翠竹摇曳,船头童子吹笛,留白作溪面,淡绿色点染描写浮萍或荷叶,亭中高士束发,倚栏侧坐,作倾耳聆听状,旁边一位小童身着青衣,手拿摇扇,目光却直视前方,亦应是被笛声吸引。亭中亦写长方桌、小几、格子窗等,有立体透视效果,可见绘者在构图上将透视法运用入文人画中,尤其是对建筑空间内部的进一步呈现,更是精妙入微,功力不俗。 第四幅“抚琴”。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文人画中以“抚琴”为题材表达知音者可谓比比。是作亦为小青绿设色,山腰平台处两个高士其一侧膝抚琴,另一盘膝静听,琴乐之悠远,跃然于纸。下方另写一人背手而立,两漈飞瀑于穷坎之下,又如星汉绵长。 第五幅“踏雪”。雪山巍峨,高耸入云,天际以淡墨晕染,作傍晚黑云低沉之遐想,山石或皴或留白,则若漫山白雪初霁,古木枝桠伸延,远山则隐现,又寓之层次。崖岸下一高士观此素白味清景象,似欲吟哦。文人踏雪有寻梅之意,梅花耐寒亦表达主人高洁性情。 第六幅“濯足”。屈原的《渔父》中有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有随遇而安的处世之道的寓意。画中山势奇峻,岩石崚嶒,古木苍郁,流水潺潺。而画眼处为一高士坐于船头,裤腿高挽,悠闲濯足,神情超迈清脱。一旁摆放着酒壶、酒杯,仆童手端盘子正欲出船舱。山腰处另写一樵夫,身背柴薪,对高士之忘我,颇有羡慕之情。 故宫博物院藏“程邃《山水图轴》”,亦绘一高士泛舟濯足,船身稍斜,人物用笔不多,却形神兼备,为程邃写意山水画之代表作。 第七幅“对弈”。深山中隐居雅士对弈,旁边亦立着一硕大山水屏风,四周苍松古柏,蓊蓊郁郁,远山云雾缭绕,一只白鹤独立庭院,红色围栏亦细腻刻画。六朝烟雨,魏晋风流,远离尘嚣,大概如是。另写一人手执佩刀,牵马而至,应是访友而来。杜甫曾有诗“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亦是表达文人山水间对弈的闲适情景。 上海博物馆藏“仇英《临宋人画册》”其中亦有一开“弈棋图”,两位弈者促膝手谈,另一僧人观棋,神情甚是投入。旁边设一座硕大屏风,屏心绘虬松图。 第八幅“看山”。杜牧有诗《山行》,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山林秋色,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满山云锦,如烁彩霞。而诗人在路途之中也不禁停下欣赏这经霜之美。画中高士翘腿坐于岩石上,望着寒山里被白云缭绕的枫树,若有所思,其余点景之物如苍松、野草等亦傲立于清霜冷雾中。不远处两位仆童站立于驴车旁,既衬托高士的逸兴,又更清晰地表达诗意。 天津博物馆藏“邹一桂 杜牧诗意图”,亦是取《山行》诗意,绘远处山峰高耸,云雾围绕,近处平地数人停息,观赏秋景红花。 其余画幅内容包括“观棋”“读书”“访友”等,亦是雅人深致,不一而足。纵观此十二幅画作,设色皆淡雅,构图饱满宏阔,人物的神态亦刻画入微,背景环境清幽,围屏中所表达主人翁高逸逍遥的形象亦可谓生动鲜活,呼之欲出。同时,每幅尺幅甚大,展开一步一景一乐事,与黄花梨繁复精美的纹饰又相得益彰,令人激赏不已,亦不禁感慨若非主人家资万贯,地位尊崇,焉能用这么大体量的名贵木料、又请巧匠画师,费经年累月之功,制成此大围屏。而能成套传世并且保存如此完好者更屈指可数。 关于围屏制作之奢靡费工,东汉王充《盐铁论》中有记 :“一杯盏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害亦多矣。”言及一架屏风需要动用万人劳力,此语难免夸大,然窥斑知豹,亦足可见在古代围屏作为大型家具,是一个制作工程方可完成。 其高昂价值,另有数例可证。如顺治时福建学政宋祖法收到三架款彩围屏,署名的祝贺者以洪承畴、黄景昉为首,大小文武官员竟达399人,几乎囊尽彼时八闽才俊,其之贵重亦可知矣。料想宋祖法寿辰时,将围屏陈列室内,富丽典雅之余,寿星翁的威仪与受人尊重也展露无遗。此三架围屏现存驻马店博物馆,被誉为镇馆之宝。 亦或故宫博物院藏“紫檀木嵌银丝边嵌染牙广西府州图围屏”,围屏的边框用紫檀木制作,其上以银丝錾夔纹和蝙蝠纹。围屏共十二扇,分别以图案和文字描述广西历史上十二府的风貌,应是乾隆初期广西进奉的贡品。故宫另藏“木包锦边嵌纸织字围屏”,屏面以极细的纸丝编织而成,边框全部以彩锦包镶。屏风下部镶绦环板。屏心计有乾隆皇帝御笔题行书七律十二首,御制诗收录于《高宗御制诗文集》,显然属御制之物,亦是珍罕。 目前传世的大型多扇围屏以黄花梨透雕螭龙纹围屏、款彩围屏、紫檀围屏最为珍贵。存例甚罕。如 Ruth 及 Bruce Dayton 伉俪旧藏一组十二扇围屏,屏心嵌山水画,现贮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载于 Robert D. Jacobsen 及 Nicholas Grindley,《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明尼阿波利斯,1999年,图版54;另一组,原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录于王世襄及柯惕思,《明式家具萃珍》,旧金山,1995年,图版73,后售于纽约佳士得1996年9月19日,编号107;及一例,售于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编号5445。 综上,北京保利2024春拍所呈现的本架“清 黄花梨螭龙纹围屏(十二扇)”五抹式,连体展开,煌煌巨制,堂堂气派,透雕的螭龙纹工艺考究,组成的“福”字、“寿”字,有着祥瑞祝福,亦极尽巧思,屏心的十二幅画作绘事精湛,承载着文人十二般雅事,单一成画,又如通景画,有统一的整体内涵,足可展示主人家之悠游闲适,诚可谓集地位、富贵、权势、文心、逸趣于一器,既雍容华美又古朴典雅,在室内陈设中当属不可或缺重器,弥足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