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417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拍品信息
LOT号 6417 作品名称 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茶花盖盒
作者 -- 尺寸 直径23.3cm;高7.7cm 创作年代 明永乐
估价 咨询价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大明永乐年制」款
御题诗钤刻「古稀天子」
「犹日孜孜」二印
本件拍品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默认提货地为中国香港,详见《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法国贵族P-L旧藏;
2.法国私人收藏;
3.法国拍卖行( Mathias & Oger-Blanchet) ,2019年12月09日,编号57

盒为“蔗段式”,木胎,黄色素漆上层层髹朱红色漆,厚度约4毫米,估算其髹漆百层以上。再于盖面及立墙的红漆上雕剔花卉。盖面饰五朵盛开的山茶花,并伴有数朵含苞待放的花苞,似众星捧月,突出正中的主体,画面具有完美的整体感。椭圆形叶穿插其间,前后掩映,布局饱满,生意盎然。立墙顺时针方向依次装饰菊花、蔷薇花、山茶花、牡丹花、石榴花,两两成组,俯仰相间。这种处理手法继承了元代雕漆的风格,但不同在于黄地留白空间较小,有紧密之感。盒内及外底髹褐漆,见流水断纹,外底左侧有“大明永乐年制”楷书针划款。
盖盒内阴刻填金乾隆御制诗“咏永乐雕漆茶花盒”,此诗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十五》,为乾隆五十年所作(乙巳年,1785年)。乾隆时年75,自其七十大寿时,工部尚书彭元瑞写了一篇《古稀之九颂》的奏折,引用了唐朝大诗人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赞颂乾隆皇帝为“古稀天子”,乾隆帝认为“用意新而遣词雅”,此后便以“古稀天子”自称。
别翻花谱样,图作宝珠丛。
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风。
雕几泯痕迹,深浅谢皴烘。
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
—咏永乐雕漆茶花盒
根据前后的诗文看,此诗应是三月之后,四月十六之前所作。诗后署款“乾隆御题”,并钤刻“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诗云:“别翻花谱样,图作宝珠丛。朵朵能承露,枝枝如受风。雕几泯痕迹,深浅谢皴烘。以置趯台里,真称照殿红。”从诗中可知,乾隆帝对刀工极好的漆器不吝赞美之词,并且尤其钟爱本件漆器“雕几泯痕迹”的圆润无刀痕。此盒盖面继承元代张成、杨茂的风格,精雕细刻,所谓“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髹饰录》语)。细微之处处理得恰到好处。例如花纹枝叶纹理清晰而逼真,以不同的锦地雕刻方法来表现不同的花朵蕊芯,花筋叶脉被处理得细腻入微,雕刻刀法娴熟流畅,图案边缘打磨得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故而乾隆帝如此赞叹此件永乐雕漆盖盒。
再读此诗,其用“照殿红”喻漆盒,《四库全书·史部·台海使槎录》中记载“照殿红树甚高,花如巨觥,色红无二”,而照殿红不仅是名贵的山茶花品种,又因其颜色姝妍,可引申为红宝石。乾隆帝认为只有照殿红“熖熖烧空,尤为夺目”的花色,才可与永乐剔红漆器的朱红相媲美,如山茶之艳、如宝石之红。
在《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八中,著有一首御制诗“初冬日瀛台”,诗云:“君雁廻灵沼,卿云拥趯台。”并注曰“瀛台旧名趯台”。趯台是瀛台在明代的古称,称南台,即今日的中南海。在乾隆帝看来,如此宝物在明代定是被放在三面临水,衬以亭台楼阁,像海中仙岛的瀛台之中,使殿宇光照,灿若朝霞。
此时,果园厂制漆器已是世间稀有之物,珍同球琳珙璧,乾隆皇帝风雅喜爱收藏,得此宝盒,欣喜之情,在此诗中流露无遗。目前据统计,除却在清代本朝漆器上题刻御制诗的器物外,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带乾隆御题诗的明代漆器预计总数不超过40件,其中在永宣漆器上题刻的更是仅有十余件。物以稀为贵,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觉得品级高或特别的器物上才会下旨刻入御题诗。所以这件捧盒乃是漆器中上上之品。
连乾隆皇帝都对永宣雕漆赞不绝口,写下六十余首御制诗赞美明代漆器,其中又以永宣漆器最多。经过明清两代的内府积累,乾隆帝坐拥数量庞大的漆器收藏,汇集天下博学鸿儒与能工巧匠,他的艺术眼界自非寻常人可比。换言之,御制诗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他的个人审美,更是清代的精英群体对漆器的理解。
屏息观摩此件剔红茶花盖盒,于放大镜下,可见肥厚的漆层最下端,有一道明显的乌色漆线。正如《髹饰录》中记载:“其有象旁刀迹见黑线者,极精巧”,同时期为《髹饰录》作注的杨明则在旁补充说道:“古人精造之器,剔迹之红间露黑线一二带。一线者或在上,或在下;重线者。其间相去或狭或阔无定法;所以家家为记也。”王世襄先生也曾经确认过,故宫所藏一百几十件永乐、宣德剔红器物,大多有黄、杨两位前人所言之黑线,由此可以作此盒为明早期宫廷剔红器物之重要依据,而且是其中的精造之物。
细观本品漆层之厚令人称奇,据相关专家研究,1毫米的漆层,需要漆工反复髹漆约30次才能达到,本品漆层逾4毫米之厚,粗略估算至少要有一百二十次的髹漆,费时费工。在数百层的髹漆之后,才是永乐时期最顶尖的漆匠,屏息下刀,小心剔刻而成,其花蕊的细锦地,例如笔画最少的一个“ ■ ”锦文,至少要36刀才能完成。而盖面五朵茶花,其中一朵茶花的小小花蕊就要六百余刀,整个盖盒制作之难可见一斑,令人瞠目结舌。
早在《庄子·人世间》中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从获得大漆到制成漆器,工序繁复,周期长久,历来都是王侯将相之家使用。漆器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庆吉祥,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装饰宫廷的惯例。
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宋元时期,文献记载有官办作坊制作漆器,但从实物中却难以看到。至明代时,漆器的制作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官办漆器作坊占据统治地位,据清初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明初制作漆器的官办作坊为果园厂。
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同时,也从南方征调了一批能工巧匠充实果园厂的力量,以满足皇家对漆器的大量需求。据康熙二十四年刻本《嘉兴县志》记载:“张德刚,父成,与同里杨茂俱善髹漆。剔红器,永乐中日本琉球购得,以献于朝。成祖闻而召之,时成已殁。德刚能继其父业,随召至京,面试称旨,即授营缮所副。”这种情况表明,元代髹漆大师张成之子张德刚继承父业,并为明皇室效力。大批南方匠人调入北方,不仅充实了果园厂的力量,同时也将南方匠人高超的髹漆技艺带入北京,无疑使永乐时期的雕漆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两岸故宫带有乾隆御题诗的明代漆器总数不超过40件,其中永宣漆器不足20件,极为稀少,乾隆皇帝只有在自己觉得品级高或特别的器物上才会下旨刻入御题诗。而流通于市场的,除本品外,只有1976年,出现在伦敦拍卖会上的“明永乐 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它曾是英国大维德爵士的收藏,后被重要漆器收藏家李经泽购入,直至2008年秋,于李氏漆器收藏的专场中以近三千万人民币的价格释出,至今仍是漆器拍卖的最高价。而带有乾隆御制诗的永乐雕漆盖盒,目前已知可流通的仅此一件,极为珍稀。
从现存的漆器来看,除了髹朱漆的器物外,其余御题诗均可于髹黑漆的盖盒内、盘底、碗心处,此前据《清宫造办处档案》中记载,乾隆帝层下令将宫中明代漆器发去苏州“收拾漆底”,此旨意可能也是为了方便后续刻制御题诗。题刻的御制诗字体有楷书、隶书两种,且都填金。诗文排列以竖排成圆形、方形居多,若选刻诗位置本身带有款识或受器型限制,可能变为环状排布。
本品所题御制诗直落“乾隆御题”,后钤刻二印,经查阅两岸故宫博物院所藏器物中,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漆盒上御题的笔法、刻法几乎一致,应该是当时一人所为。此种设计也是工匠根据器物本身的大小,来排布诗文、印文有关。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盒底刻“大明永乐年制”款,刻款的部分线条与漆器的干裂纹路契合,这也证明了此为永乐年间的刻款,而绝非后朝所加。此类漆盒也有一部份在永乐款上在加刻宣德款,为永乐皇帝1424年突然驾崩前所作,在宣德登基初期仍在作坊有待贡呈,故须加上宣德铭款方可上呈。
乾隆皇帝对永宣雕漆推崇至极,经过明清两代的内府积累,乾隆帝坐拥数量庞大的漆器收藏,汇集天下博学鸿儒与能工巧匠,他的艺术眼界自非寻常人可比。换言之,御制诗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他的个人审美,更是清代的精英群体对漆器的理解。“物以稀为贵,稀以精为真”,此件永乐剔红茶花盖盒经明清内府递藏、乾隆帝鉴赏刻题、漆艺雕刻精湛、品相又极佳,如此大美,似“照殿红”闪耀至今,令人沉醉。
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漆器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朱色大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关于剔红,古代文献多有记述,如(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说:“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明代永宣时期的漆器保持了元代“隐起圆滑、藏锋清楚”的朴实风格。(明)黄成在《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永乐雕漆因用漆精良,雕刻圆熟劲健,磨工精细光洁,到明代晚期已经受到文人雅士的一致推崇,名声大噪。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指出:“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本朝永乐、宣德果园厂者,其价几与宋埒。”
《长物志》说:“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国朝果园厂(即永乐宣德时期宫廷制作漆器的御用作坊)所制刀法,视宋尚隔一筹,然亦精细。”
《春明梦余录》载:“宫阙之制,前朝后市……每月逢四则开市,听商贾易,谓之内市……每月逢三则土地庙市,谓之外市。然外市是士夫、庶民之所用。若奇珍异宝进入尚方者,咸于内市萃之,至内造如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永乐果园厂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珐琅,精巧远迈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内市重价购之。”此外,由于喜爱永乐漆器,清代造办处档案中也留下了乾隆皇帝曾下令在新做的雕漆器上镌刻永乐款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