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8 明弘治 剔黑花鸟大盘
LOT号 | 6418 | 作品名称 | 明弘治 剔黑花鸟大盘 | ||
作者 | -- | 尺寸 | 直径41cm | 创作年代 | 明弘治 |
估价 | 1,300,000-2,3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出版 《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保利艺术研究院编,编号589,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款 展览 “海内外藏宋元明清漆器特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2年5月5日-15日,030号 明宣德之后,官造漆器作坊一度因社会经济的衰退而陷于停顿状态,彼时民间的云南雕漆逐渐兴起,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工艺而被世人所知。其制品一般髹漆较薄,漆色沉穆,刀法纤细,锋棱显露,一剔而就,雕刻与宫廷官造相较略显粗拙,即人称的“云南雕”。这类雕漆,几乎未发现款识,故时代、产地,无从确断。近年中、西学者每据《野获编》、《帝京景物略》、《燕闲清赏篇》等书言及云南剔红“漆光暗而刻文拙”,“雕法虽细,用漆不坚,刀不藏锋,棱不磨熟”,将这类雕漆定为云南制。文献与实物,确有吻合处,但终嫌证据不够充分,即无有力的确证,也缺少旁证。故宫藏品中有一件文会图剔红委角方盘,上有“滇南王松造”款识,但刀法属于圆润一路,风格距宣德近而距嘉靖远,看来关于云南雕漆有必要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现在还不宜过早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此盘为圆形,圈足,盘内外红漆素地之上满雕黑漆花纹,盘内作葵瓣式开光,开光内外雕刻同样的花鸟纹,有菊花、莲花、石榴花及栀子花等,若干只小鸟栖息在树枝上。细部的纹饰处理多采用斜刀阴刻的方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画面布局繁密,花叶相连,雀鸟停驻其间,神态鲜活。盘面边缘一隅刻画“弘治年滇南尹禄造”楷书款识。整器雕漆风格特色,图纹雕刻皆精,但漆层较薄,为文献记载中“滇工”所制,颇具研究价值。 云南是明中期制作地方风格漆器的重要地区,明天顺年间的王佐补证的《格古要论》中剔红一条曰“剔红器皿无新旧,……今云南大理府专工作此。”在堆红一条中曰:“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原漆漆之,故日堆红,今云南大理府多有之。”王佐作注时为明天顺年间,正处于明中期,作者只是肯定当时云南确实做过剔红漆器和假剔红器,但没有详述云南所制剔红的型制、特点。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论及剔红器时指出:“云南以此为业,奈用刀不善藏锋,又不磨熟棱角,雕法虽细,用漆不坚,旧者尚有可取,今则不足观矣。”明《万历野获编》中也指出:“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本朝永乐,宣德果园厂者,其价几与宋埒。间有漆光暗,而刻纹拙者,众口贱之,谓为旧云南”,这两段记载说明了云南雕漆的特点及作者对云南雕漆的评价。 与这些文献记录相对比,故宫博物院已发表的明代漆器中,确有一批髹漆较薄,漆色暗,无光泽,构图紧密,有繁缛之感的漆器。造型有扁圆形盒、圆盘、双耳扁壶、高足碗、棋子盒、碗等,这些器物所雕刻的图案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图案中常常点缀有栩栩如生的螳螂、蜜蜂、游鱼、蚂蚱、蛇、蛙等多种小生物,还有象征长寿的盘肠、灵芝,象征幸福的孔雀牡丹,活泼可爱的双狮戏球,传说中的麒麟翼龙、双螭、草尾龙等。这些图案与明代宫廷漆器图案迥然不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雕刻风格正如所记载的那样“用刀不善藏锋,又不磨熟棱角”,它们具有云南雕漆的特点。 宣德以后,从正统到正德(1436-1521 年)计六朝,几乎看不到刻有年款的雕漆器。除本品外,尚有一件流往海外的 “弘治二年平凉王铭刁”款识的滕王阁剔红盘,此算极为罕见的一件。而这件黑漆花鸟盘,款识中明确记录有时间、地点和人物,且此大盘花纹轮廓雕出之后,在处理纹饰细部时,多采用斜刀阴刻办法,线条流畅缜密而快利,这种雕刻技法,同已发表的所谓云南雕漆是相同的。这件作品对解决云南雕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