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324 石鲁 桃畔写照图 立轴

桃畔写照图
拍品信息
LOT号 1324 作品名称 石鲁 桃畔写照图 立轴
作者 石鲁 尺寸 135×6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2,688,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1.《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第118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石鲁作品集—人物卷》,第126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3.《石鲁回顾展》,图录第44图,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1987年。
款识:春为桃莺天,红年笑乐然。曼丘同志喜画人物,写之为正。石鲁于长安,春日。
印文:石鲁写
鉴藏印:曼丘鉴赏、曼丘藏画
来源:此作品由尤伦斯夫妇收藏至今。
展览:1.“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展”,故宫博物院主办,2002年5月
2.“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绘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09年4月8日—26日
3.《石鲁回顾展》,1987年香港,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联合主办。
说明:曼丘(1919-1992),原名帅士义,四川青神人。1936-1937年在青神小学教学期间,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团体和战时学生社活动,参与了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2月,经中共地下组织介绍,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工作。
曼丘乃石鲁艺术爱好者,他与画家石鲁很有交谊,并专事的搜集其作品,依目前见诸公开记录,他收藏石鲁作品颇丰,山水、人物、花卉俱备,其中有画家署其上款相赠,也有四出搜得者,不少见于着录或参加展览。
此图虽有石鲁题词,但无纪年,以画风观之作于文化大革命之后。图中画一荷锄村女立于折枝桃花之后,夭桃盛开,灿烂已极,村女的笑容同样灿烂。
就艺术而论,此图显示出三大特点。一是花卉和人物结合,构图以传统花卉画的折枝法作主干,绘桃枝横斜,却又在折枝后面描绘半身村女。利用空白,大胆剪裁,以少胜多。二是写意与写实结合,折枝桃花采取传统的写意画法,只从总体上描绘其形态生韵,不过分于拘泥花叶细节的真实,而十分强调笔法的金石气和宁折不曲的个性。村女画法虽近于大笔头的写意,但造型观念是写实的,面部虽寥寥数笔,却不但形体准确,而且表现出天性的纯朴和笑容的发自内心。三是没骨与墨笔结合,全图只突出红与黑两种颜色,村女头发,锄头和题字用墨,折枝桃花用胭脂,村女面容、头绳和上衣用朱红。红墨对比,倍觉春意融融,阳光明媚。同时,红与黑又都不乏浓淡变化,尤其善于突出用笔的生辣和奇倔。正是以上三大特点,使此图具有了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薛永年)
—摘自《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第159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此画是石鲁为新中国的水利、土木建筑专家曼丘所作。曼丘与石鲁同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们先后抵达延安,并以各自的专长投身革命工作,曼丘虽然是一位科学家,但他对于中国书画的鉴赏也有很深的造诣,因他喜欢人物画,石鲁故写本幅相赠,此画也见证了一段革命时代的友谊。
曼丘(1919-1992),原名帅士义,四川青神人。1936年-1937年在青神小学教学期间,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团体和战时学生社活动,参与了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2月,经中共地下组织介绍,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先在陕西吴堡青训班学习,后转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即奔赴抗日前线,历任八路军总后勤部工程师、科长,晋察鲁豫军区军工部工程师、技师,兵工厂建筑委员会第一负责人、党支部书记等职。负责主持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区的水利、军工厂的基本建设设计和施工。
石鲁早年学习中国传统绘画,进入创作期以后,他的艺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他以比较写实的通俗人物故事画宣传社会革命,如木刻版画《打倒封建》和彩墨画《长城内外》;第二阶段在六十年代,他一方面以叙事、抒情、象征手法结合的巨幅历史画《转战陕北》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以《南泥湾途中》等一批新山水画成为“长安画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第三阶段在七十年代,经历了“文革”劫难之后,出现在他笔下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象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独特的个性特征,代表了他典型的笔墨语言,这些作品以花鸟大写意为主,人物画并不多见,此幅朱砂人物笔墨大胆,极富视觉张力,将“春为桃莺天,红年笑乐然”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可称石鲁晚期人物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