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89 清乾隆 紫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紫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拍品信息
LOT号 4589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紫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作者 -- 尺寸 高57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568,000
材质 形制


此尊无量寿佛与别的合金造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金属颜色。仔细观察,我们会看到,它的色泽暗红,在不同部位,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块,灯光之下,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另外,在脚部和腹部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夹杂着金色的细条,说明它的成份非常复杂,与普通所见的合金完全不同。这就是紫金特点。
我们相信,紫金提炼的传统最初来源于古代印度的影响。根据意大利藏学家图齐的介绍,杂色铜质量最好,在一本专门介绍西藏合金造像的书中将它称为紫金。按照藏族学者隆多喇嘛的看法,这种杂色铜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红铜,从地下获得;另一类是红铜,但加入了八种金属,即:金、银、铜、白铁、水晶、白铅、黑铅、水银。这种铜和印度古代文献《八界论》中提到的一些印度造像所使用的材料一致。可见在印度很早就有所谓的杂色铜的成份记载。
提炼紫金的传统一直在西藏流传,但是由于它的合金成份十分神秘,在藏文文献中的记载也往往语焉不详。根据藏族学者扎雅活佛根据藏文文献的记载提到,西藏传统有两种璃玛与清宫所配对的紫金璃玛的概念比较接近:一种是匝那卡西玛,以铜与金、银等金属合铸而成。很多以珍贵金属合铸的璃玛均被归入此类中,所以它有很多不同的配方和种类,应是这一类璃玛的统称。第二种称为花璃玛,是一种杂色合金,由八种贵重金属合成,有时也将花璃玛称为匝那卡西玛。花璃玛有二至三种,据说它之所以著名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的雕刻家毗首羯摩(印度传说中的巧匠)就是用这种独特的璃玛来铸造作品。据说,“花璃玛”合金中八种金属的本色肉眼可辨,犹如各色的砂粒。如将其置光亮或阳光直射处,就会使人误将花璃玛放出的各色光芒认作是彩虹。根据作者的观点,花璃玛可能是来自于印度的传统合金,紫金璃玛可能只是其中一种。但他并没有列出八种珍贵金属具体成分是什么。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一月初二日六世班禅突然在北京圆寂。次年正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在整理六世班禅所进贡品时,第一次发现了这种色彩、质地极为特别的铜佛造像。当即让内务府造办处的工匠仿造。但据造办处反馈的消息,并没有工匠能做出这种合金的铜佛像。乾隆帝即命管理造办处事务大臣舒文去西黄寺向班禅大师身边的岁本堪布仲巴胡图克图请教如何对化紫金铜,并准备让宫内造办处工匠学做。据仲巴胡图克图介绍,这种独特的紫金铜确实是在西藏本地铸造的,但并非由西藏工匠成造,而是请尼泊尔工匠担纲。由于他们来北京时并没有带掌握铸造紫金铜技术的尼泊尔工匠一同前来,所以他只给舒文提供了一个配方。清宫根据这个模糊的成份名目,试验出了自己的紫金,主要成份有红铜、银、自然铜、钢、锡、铅、水银、五色玻璃面,并用它来造像。虽然汉藏使用了同一个名称,金属实质却有极大的不同,但均属于十分名贵的合金产品,造价成本极高,即使是在乾隆鼎盛时期,紫金造像也只会采用捶揲成型,而不是铸造。
从这件造像金属特点可以看出,它与清宫紫金不同,佛面相柔和优雅,鼻梁弧挺,让人感觉到女性的柔媚,臂钏是宽厚的宝带式,胸肌丰满,腰部收紧,富有弹性,这些均是尼泊尔造像的特点,很可能是尼泊尔工匠在西藏生产的,采用了紫金这一独特的合金,通过捶揲成型的一件珍贵的作品。
罗文华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青绿山水间 浓浓汉藏情
——清乾隆宾度罗跋罗堕尊者与大乘和尚唐卡赏析
黄春和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