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4590 清乾隆 白檀雕兽面福寿佛龛及铜鎏金药师佛

白檀雕兽面福寿佛龛及铜鎏金药师佛
拍品信息
LOT号 4590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白檀雕兽面福寿佛龛及铜鎏金药师佛
作者 -- 尺寸 高66.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2,912,000
材质 形制


清乾隆白檀雕兽面福寿纹佛龛,六方亭造型,须弥座。六角立柱,四周环以封板,此种封板形式称为“毗卢帽”。毗卢帽内安穹窿式顶盖,六角形,方中带圆,浮雕勾卷云纹。上部安方形宝顶,浮雕蝠磬纹。顶盖可以揭开,内髹麻灰,油黑素漆里。因保存不甚妥当,漆皮稍有脱落。这种做法,是清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苏州风格作工。廊柱内为六方式板壁,两侧前板各透雕一组斜“卐”字锦纹,正中为开敞的门户。鎏金弥勒佛手打说法印端坐其中。须弥座束腰浮雕卷草,面上随形装围栏,饰透雕宝相花绦环板,佛龛在清宫佛堂中占有显要位置,也是官式建筑和宗教建筑造型的缩影,因此每个细节均设计严谨,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纹样等,都一一有严格规定。专家认为以“三塔龛”和“五塔龛”最具清宫特色,结合了汉藏两地的典型建筑,顶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欢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 此佛龛造型别致,尽显皇家气派。
藏传佛教作为清宫廷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7-1782),清宫基本按照统一模式先后修建和装修八座佛楼,并且在其寝宫之内,内宫深处,有多处大大小小佛堂,供礼佛供奉之用,其中以供奉藏传佛教的法器和佛像为主。此龛无论从其造型、装饰风格以及木雕层次分明,与当时玉雕工艺极其相类的特点,均集中体现了乾隆朝的典型特征,既体现了清代皇室奉佛之诚悃,也反映出帝王后妃对于世寿绵长的希冀与向往。内有一尊铜鎏金药师佛,佛像高肉髻,面相丰满,双目微合,面容慈祥,表情深沉内省。身着袒右肩大衣,衣纹的起伏明显,富有立体感,胸部露出内束的裙腰,比例匀称,动态舒展。僧袍边沿錾刻精美的缠枝莲纹,极为华丽,右手执药果,左手托钵(已失),结跏趺坐于仰覆连台座上,莲瓣肥厚宽大,上下均饰有一圈细密的连珠纹,为典型清代乾隆宫廷风格。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所以在藏传佛教寺院的医学殿内也常供奉此像。而此尊体量颇大,十分罕见,再结合其原先放置的白檀佛龛考虑,推断应为宫廷某殿单独设立的佛堂所以,品级之高可见一斑。
来源:荀慧生先生“小留香馆”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