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7 日本明治四年(1911年)壹圆金币一枚,近未使用,重
LOT号 | 12267 | 作品名称 | 日本明治四年(1911年)壹圆金币一枚,近未使用,重 | ||
作者 | -- | 尺寸 | --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1,500-2,000 | 成交价 | RMB 4,370 | ||
材质 | 形制 | ||||
(放大图) 日本明治四年(1911年)壹圆金币一枚,近未使用,重 (放大图) 长安西望-古希腊和丝绸之路币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连接了亚欧大陆两端的文明:华夏和希腊罗马。 公元前130年左右,西汉张骞历尽千辛,西越葱岭,来到中亚,看到古安息国(帕提亚)“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史记·大宛列传》)。如果当初张骞研究过安息币上的文字,可能会惊诧的发现其铭文居然是希腊文。中亚的钱币为什么会受万里之外的希腊文化影响呢?原来早在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就已率希腊联军,旋风般的席卷西亚和中亚,征服了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整个疆域,最东到达葱岭脚下的大宛,并在此地建立了名为“Alexandria Eschate”的城池,意即“亚历山大最远征服之地”。之后,希腊人在从地中海到葱岭的辽阔土地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持续统治数百年之久,使希腊文化和各地本土文化融合发展,西方人称这一现象为“希腊化”。著名的健陀罗佛像就是希腊雕塑艺术和印度佛教文化相结合的精彩一例。丝绸之路自葱岭向西延伸所经过的都是希腊化国家,因此早期丝路钱币普遍具有古希腊币的特征。 古希腊币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半岛,伴随着古希腊文明的兴起而发展。古希腊文明大致和中国的商周时期平行,都曾有过辉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但这两个文明地处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官道”尚未开通,彼此独立的发展,再加上经济模式的差异,导致古希腊币和中国钱币反差巨大。中国以铜币为主,用铸造法生产,币面铸有铭文;希腊币多用金银,以打压法制作,币面印有高浮雕的图案及铭文。早在钱币出现之前,地中海的宝石印珠微雕艺术就已达很高的水平。古希腊人无疑把钱币雕模也当作类似的艺术创作,把宝石雕刻的技艺传承运用到了币模雕刻上,并不断尝试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有限的币面上把女神的优雅,赛马场景的激烈表现到极致。到公元前五至四世纪,随着希腊古典艺术的成熟,古希腊币也进入其辉煌期。优美生动的高浮雕,丰富灿烂的神话题材,以及深厚的历史内涵,使古希腊币被后人当作古代艺术品来收藏,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有古希腊币陈列。其中最为著名的品种包括叙拉古城驷马赛车图十德拉克马银币,雅典城猫头鹰银币,以及亚历山大大帝发行的金银币等。 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希腊人创造的钱币典范在中西亚乃至印度的广大地区传播开来。丝路各早期政权的钱币都继承了古希腊币的范式: 用打压法生产,双面浮雕,中有肖像,外环文字。其后,随着希腊人的政权被本土人所取代,钱币也开始出现鲜明的本土特征。在文字方面,早期丝路币都采用希腊文,后加入本土文字,比如后期的贵霜币改用婆罗米文,萨珊币用巴列维文。在题材上,早期丝路币上以希腊神像为主,后来转为体现本土的信仰,比如贵霜钱币上出现了多种印度神像,包括佛陀的形象,而萨珊钱币背面则用祆教的圣火坛。 到七世纪后期,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兴起,逐渐控制丝绸之路中段。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其钱币用真主箴言取代人物肖像,发展出以抽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