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0 战国 三孔布“安阳”背“十二·一两”一枚
LOT号 | 12440 | 作品名称 | 战国 三孔布“安阳”背“十二·一两”一枚 | ||
作者 | -- | 尺寸 | 高:7.2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800,000-1,200,000 | 成交价 | RMB 2,587,500 | ||
材质 | 形制 | ||||
战国 三孔布“安阳”背“十二·一两”一枚,高:72mm 重:10.20g,极美品 珍罕 此三孔布币文字俊逸挺拔,呈传世古色,保存之完整,实为罕见;再者,“安阳”背“十二·一两”大型三孔布系首次现世,孤品名珍。她的亮相不仅增添了三孔布的种类和数量,而且对研究战国时期赵国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可谓集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史料价值与收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三孔布,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其形制一般为圆首、圆肩、圆足、圆裆,因其布首及两足各有一圆孔,特征独具,故称“三孔布”,旧时亦称“三窍布”。其铸造国别有赵国、秦国、中山国三说,铸行年代亦有公元前四世纪、三世纪的争议,分歧较大。其面文多为地名,背文有纪重、纪值及范次编号文字。 三孔布因其形制具圆足布特征,故李佐贤《古泉汇》把它归为圆足布类。由于铸行数量少,流通区域小,故极难见到实物。自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金石名家初尚龄著《吉金所见录》十六卷,首次向世人介绍此种币形,此后近两百年来获藏者寥寥。又因为三孔布铸造精工,形制奇特,文字瑰丽奇异,品相端美,格外受人瞩目,属中国古钱“五十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清中期至今先后出土七十余枚,大部分在早年已流入日本,国内留存极罕,如上海博物馆庞大的钱币体系中都缺少此品种,可知其珍贵程度。 此三孔布面文“安阳”背“一两”及级数编号“十二”,铭文清晰,保存完美。面文“安阳”当为铸造地。1995年出版的《中国钱币大辞典》之《平挡方足平首布》一节中,“安阳”条目下注明:“安阳,古地名,赵、燕、韩、魏皆有之,赵国又有东西二安阳。”而历代藏家均认为三孔布当属三晋货币,故与之相关的“安阳”有三: 其一,赵东安阳,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三年,“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此安阳有山西定襄、河北蔚县及阳原县几说; 其二,赵西安阳,属赵九原郡,其地在今内蒙古包头市; 其三,魏安阳,在河南省北端,临漳之南,今仍称安阳。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常山),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可知,魏安阳在战国末年曾一度入赵。 背文“一两”纪重,“十二”为范次编号。按古时量制,一两等于二十四朱,所以一枚大型三孔布可折抵二枚小型三孔布,和大、小圆足布及一釿、半釿布同。据已有记载,三孔布可见“安阳”背“两”者,迄今未见背“一两”者,此前所有钱币书刊、文献均未见记载,迄今仅发现此一枚。 三孔布历来受到各大藏家的追捧,其无论残、全均被视为泉中珍品。2012年秋,原系道光时张延济所藏的“下阳”背“十七两”三孔布,北京诚轩以368万拍出,可见其之珍贵。故有泉书认为三孔布“是布币中最稀少一种”,“实物多已湮没无闻,保存在私人手中或文物部门的寥若晨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