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李可染 1973年作 漓江胜景 立轴
LOT号 | 0505 | 作品名称 | 李可染 1973年作 漓江胜景 立轴 | ||
作者 | 李可染 | 尺寸 | 122×69.3cm | 创作年代 | 1973年作 |
估价 | 5,500,000-6,500,000 | 成交价 | RMB 6,16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出版:1.《东方既白—李可染》P58,新华美术中心,1997年; 2.《散珍集成》(壹),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3.《中国名画家全集—李可染》P16,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4.《散珍集成—李可染特展作品集》P110,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款识: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晨兴作此,于广东从化温泉翠溪宾舍,可染。 印文:可染、李、江山如此多娇 心观《漓江胜景图》 孙 美 兰 “漓江系列”是李可染山水画经典性系列之一。《漓江胜景图》是“漓江系列”先导之作。单以此图题记而论,个中消息,值得品味。“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晨兴作此,与广东从化温泉翠溪宾舍,可染”,晨兴二字,透露画家欣然自喜的心境。作画年月日、时间、地点,如此细说详记以尽兴者,独一无二。 画面上方,从容空白,边题记参差11行:“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题记从中国传统美学原理出发,概括了此作创意高难点,言简意深 ,其中饱含中国画玄奥画理,乃可染对宋人沈括“以大观小”法之独到体悟,创造性实践以及有胆有识的发挥。“以大观小”,是“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前提。这里,古典画论、时代精神、个性风格、现代意味的形式,浑融一体,相契无间,自然而然,产生艺术生命的新鲜感觉和艺术生存形态的巨大魅力。 追思可染先生1980年桂林行,四游漓江。面对江山云胜,先生激情澎湃,指点我感悟漓江天下景之奇之美,体验其提炼、升华、构图之不易,现场吟出“漓江山水天下无,万山重叠一江曲”的绝唱。他还说,若简单对景实写,自然容易,但坐东岸画西岸,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换在西岸画东岸,同样上面是山,下面是水。那么,你画二十层山,结果看来,画面只有一层山。要画好漓江,先须入定入境,沿江走岸,流动观景,东寻西找,不辞劳苦。只为选择最适宜的角度,把握最恰当的方法,抓住“纵深感”—山水构图的生命线,从而整合视象,结构画面,组织、剪裁、夸张、再造一个心灵境界,心灵景观,也就是画家理想中的审美境界、审美景观。那里豁然显现着山峰耸立、层层进深、宏伟峭拔的奇境。 心观《漓江胜景图》,整体布局令人想起中国戏曲舞台,视野流动自由,不受话剧框式舞台“三面墙”限制。通透式构架,给人视觉的和想象力的上下左右驰骋的空间。山峰体势之排列,起伏动荡,有争有让,类似“跑圆场”。水势回环,船帆错落,比照呼应,繁多归一。那威仪列阵、墨青色峰头山体,大块大面,整体感极强。方中有圆、圆里有方的造型,可与塞尚追求的宏伟感、稳定感、自然永恒感比美。它以钟鼎式沉雄厚重之力,挤压出亮白水面。“美目盼兮”、“秋波漾兮”,唤起观者诗意的联想。 赏画解题,心观灵悟,何谓“以大观小”?沈括论画:“大都山水之法,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梦溪笔谈》)。这就是说,主张创造者主体,虚拟自身形若巨人,游目山川,犹作盆景观。美学家宗白华说得好:“沈括以为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站在平地上一个固定地点,仰首看山。而是流动着飘瞥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大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李可染更幽默的说了这样两句话:“以大观小,就是画家站在地球之上看地球,站在宇宙之上看宇宙”。真是一位山水大师对中国古典论绝妙的、极富现代灵魂的诠释。因而,可染先生能以其真思、真意、真情、真景,给中国也给世界人们留下“我为漓江传千古”的绚烂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