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527 启功 1982年作 书法 手卷

书法
拍品信息
LOT号 0527 作品名称 启功 1982年作 书法 手卷
作者 启功 尺寸 45×473cm 创作年代 1982年作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100,000
材质 纸本 形制 手卷
出版:1.《启功先生临颜真卿〈争座位帖〉》,《中国书法》2003年第8期20-21页,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
2.《颜真卿书争座位帖》(附启功临本)24-45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8月。
款识:一九八二年五月十日启功记于小乘寓庐。
印文:启功之印、元伯、闼门
启功先生临唐颜真卿《争座位帖》
张铁英
唐代书法作品浩繁、书体多样,风格各异,名家辈出。欧阳询、于世南、褚遂良、孙过庭、李邕、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家。如明星朗照,历百代而常新。其中,颜真卿的成就及影响尤为突出。正如近人马宗霍先生所言:“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忆。董其昌谓唐为书取法,要惟鲁公法乃大备。”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书于广德二年,时颜真卿五十六岁,正值盛年。行草书,计1192字,墨拓本。真绩宋代犹在,苏东坡等人曾见过,后不知去向。
《争座位帖》笔法顿挫,变化莫测,气息生动,神采焕发,在书法史上享誉极高,曾得到历代书家学者们毫无保留的赞美与推崇。苏东坡说:“《争座位帖》‘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米芾说:“字字意相联属飞动,诡行异状,得于意外,世之颜行第一书也。”黄庭坚说:“观鲁公其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清初书法家、鉴定家王澍认为,如果把《争座位帖》的笔法学到手,则无往不利:“鲁公《争座位帖》,气格当与《兰亭》并峙,奇古豪宕,学之为难。一旦得手,即随意所之,无往不是。”乾隆时大学者阮元更是把《争座位帖》推崇为行书之极:“《争座位帖》如镕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
《争座位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学习行草书指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篇沾溉过历代书坛、使不胜枚举的书家受益的经典之作,对于行草的初学者而言,难度系数大了一些。
首先,它不是真迹本,而是黑纸白字的拓本。真迹经过勾摹上石、刀具刊刻、手工拓印等一系列工艺后,总会和真迹有些差别。不仅如此,因刻帖的原石年代久远,以及石质高下等原因,帖面上免不了一些因“崩、蚀、残、损”而产生的石花。怎样理解、处理、取舍“写”与“刻”的差异,怎样理解、处理、取舍帖花中的“石花”,对初学行草书者是个难题。
其次,此帖行距密、字形小、笔法变化多端,因此,对帖中的笔法、结构、虚实、映带等技法与关系的领悟与把握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好比读一篇措词深奥的古典名著,不求助于老师,不求助于“白话释文”是很难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的。
现在一位可遇不可求的,能指点迷津的名师,一篇深入浅出、明白典雅的释文——启功先生临《争座位帖》就摆在读者的面前。
启先生对颜真卿《争座位帖》感情深厚,曾一再全篇通临。
启先生的临本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都是有利于初学者学习、领会颜鲁公的这件传世名作的。
一、白纸黑字的真迹。临本不仅是真迹,而且是用时下普通的笔、纸、墨完成的。用时下相同相近的工具去临摹白纸黑字的真迹,比起追摹用唐代笔、纸书写并经上石摹刻的墨拓本来,要容易得多。工具的特点是不可低估的,如果用柔毫、生宣、淡墨去临摹王羲之用健毫、熟纸、浓墨所写的《丧乱帖》、《二谢帖》的话,那么,无论怎样努力都是不可能取得“形似”的效果的。
二、字形放大。启先生的临本把原帖的字形入大了许多倍,而且行距也重新排列,整齐美观。字形放大了以后,笔划在起笔、行笔、收笔等各个部位的变化,如行笔方向的接、转、折、逆、藏,用笔轻重的提、按、顿、挫;字体结构的聚、散、疏、密等起承转合的方法,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诸位面前,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风格典雅。临本的笔法自然、和谐、纯正、虬劲,绝无雕饰、震颤、鼓努为力等习气。其结构清晰、紧密、严格、美观,绝无扭捏作态、粗野古怪的俗气。临本中,不仅有颜鲁公的风格特点,而且也在处处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启功先生的风格特点。两家风格特点的有机整合,体现着书法艺术的许多规律性特征。
全帖1100余字,启功先生写来严肃认真,从容不迫,而且一笔不苟,一气呵成。最适宜初学行草书者参考、临摹、研究,从此入物写行草书是一条坦途,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