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487 李小可 2004年作 秋 镜心

秋
拍品信息
LOT号 1487 作品名称 李小可 2004年作 秋 镜心
作者 李小可 尺寸 68×136cm 创作年代 2004年作
估价 70,000-80,000 成交价 RMB 93,5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款识:秋。甲申小可画。
印文:李、小可、神韵
说明:2005年5月中国美术馆李小可《水墨家园》个展参展作品,直接得自画家本人。
李小可:1944年生,江苏省徐州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73年,开始随父李可染学习山水。1979年进入北京画院。1985年至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并参加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先生举办的短期研修班。八十年代先后十次到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等西部地区写生体验。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可染基金会副理事长。作品曾到日本、香港、韩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并被东南亚各国及欧美收藏家收藏,并参加近年来国内重要展览。
小可讲究艺术语言极尽单纯,他聚合某种纯粹、通透的语汇,营造特定语境,结构为整体感极强的审美境界,撩拨心弦,甚至给人以精神震撼。《墙外春风》,纯粹是动盈的长线,柳丝、宫墙,线形波浪起伏,钵质同构,简直是在春光明媚中合唱共舞。《荫》,浓墨枝条剪影般纯净,椎碑般具刚健之气,富有力度。光影明灭,枝干交错,构成北京盛夏浓荫特有的光感和静谧。重重叠叠,无数短线,纵横直斜,起伏波折,有趣的组合成大片灰瓦屋顶。还有神牛、藏地、山魂—沉不失空灵的墨团,浑厚华滋的墨韵之中,跳荡着经幡七色彩绚的神奇……他从前辈、从同代人、从画像砖、民间剪纸、木版画,从法国印象派油画,西方现代艺术直到亲自操作摄影,广泛吸取营养,锤炼出单纯、鲜明。质朴、强烈的艺术语言,形成与众不同的水墨风格。
—孙美兰
小可先生出身于大师之门,父亲李可染先生一生倡导苦学,要求弟子们对浩瀚的中国画传统要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胆识打出来,在父亲的亲传指导下,小可先生对传统是下过大功夫的,但他懂得“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传统遗留的东西,要有“日新”的精神,对于个人来说,“受用”才有真用,学习必以己意为旨归,学必兼性情,易曰:“通则变,变则久,文变染乎世情,形废系乎时序。”不能通变,学而不能化,只能成为古人和大师的奴隶。 通变必定是出于内在的需要和自觉,而绝不能变成追求时尚的时髦,小可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没有躺在父亲李可染的成果下,顺享其成,而是继承父辈精神,确立自我个性。
—雒青之
小可重视在“体验”基础上大“表现”。我认为这是他画风的特点。也是他艺术创造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艺术史上素有体验派与表现派之分,前者重视生活体验、强调忠实于现实,后者视主观感受为艺术创造的第一要素,立“表现”为首要追求。……他非常重视对生活、对自然的观察和研究,不断揣摩如何抓住生活中有特征的事物与景象,结合自己的新鲜感受,用独特的、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来传达一种精神。他认为,“艺术家在创作表现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三个要素,即‘生活’、‘精神’和‘绘画语言及形式的选择与探索’,也就是创作中解决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的问题。”在绘画语言方面,他紧紧抓住两个要素:绘画元素、视觉符号和结构方式。他努力把西画常用的夸张、变形、抽象、构成的方法和传统国画的写意手法有机的加以结合,把点、线、面的造型和笔墨融为一体,构造有强烈视觉效果、有相当精神内涵的画面。
—邵大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