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7 王孟奇 2005年作 称心岁月 手卷
LOT号 | 1577 | 作品名称 | 王孟奇 2005年作 称心岁月 手卷 | ||
作者 | 王梦奇 | 尺寸 | 35×274cm | 创作年代 | 2005年作 |
估价 | 70,000-80,000 | 成交价 | RMB 88,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手卷 | ||
款识:称心岁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乙酉年孟奇。 印文:孟奇、忘形 说明:直接得自画家本人。 王孟奇:1947年生于江苏无锡市,画室名高卧斋。197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被学术界认为是“新文人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在写意人物画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既继承发扬中国画优良传统,又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关注。 在今天,诸多艺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已名存实亡,而水墨画正当其称。认为只要有了造型能力什么画都能画,中西画种的区别似乎只在工具材料的转换,可悲的是这种观点竟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于是,部分院校中国画专业被取消,笼统地被归为绘画专业正是这种西方化教育观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最合乎逻辑的结局,他们实在不明白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有建立完整的中国文化架构的必要性。目前,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书写方块字,中国文化的惯性尚有其社会遗韵,社会上还有部分画家借中国画的程式笔墨为傍身之技,笔墨在他们手上已成为形式躯壳,若非以作画为业则与赤裸裸的小商人全无二致。 科班出身与江湖画手纵有层次上的千差万别,但在中国文化及精神风骨上的缺失却又殊途同归,都被抽去了中国画的灵魂,没有了文化脊梁的支撑,以此观之真可谓有笔墨等于零,没有笔墨亦等于零。 有些朋友将中国画的复兴希望寄予未来, 天真地认为待国富民强之时自能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尊,自己也曾对抱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强烈自信。但恕我短视,从眼下的现实状况分析似乎难以见到这种希望,社会文化结构的巨大变更,社会精英的重新分工或分流,国学领域不再成为精英人物的聚集地,更不可能有大量一流人才来进行中国画的研究,所谓“大气向雕虫”的历史现实绝对难以重演。闻一多先生曾描述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在向西方求索真理的同时尚有“唐贤读破三千卷,勒马回缰作旧诗”的文化依恋,这种文化底蕴在当代精英们身上恐怕是不复存在了。 画坛倒也并不寂寞,各类“大师”呼风唤雨,大多却是媒体与商家泡制的产品,炒作包装,司空见惯,我们不会再有“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不满。若以中国文化的真正高度而论大概只能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感叹。新时代的精英们已经以他们的行为方式向自己的文化传统道一声“拜拜”了。 —王孟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