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河上—高惠君 2005年作 雁荡山的观光客
LOT号 | 1819 | 作品名称 | 河上—高惠君 2005年作 雁荡山的观光客 | ||
作者 | 河上—高惠君 | 尺寸 | 120×180cm | 创作年代 | 2005年作 |
估价 | 40,000-60,000 | 成交价 | RMB 63,800 | ||
材质 | 布面丙烯 | 形制 | |||
签名:雁荡山的观光客 河上.G..Huijun.2005 河上—高惠君,1966年生于河北保定。199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参加展览:1995年,中国现代艺术展,曼海姆,德国; 2002年,一半现代—中国当代艺术展;2002年,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新加坡;2003年,犀锐艺术中心开幕式21位艺术家联展,北京;2004年,中国先锋 VANESSA ART HOUSE,雅加达;2005年,韩国国际艺术博览会,汉城,韩国;2005年,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巴黎,法国。个人展览: 2005年,北京现在画廊,北京,中国;2005年,索卡艺术中心,台湾。公共收藏: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 我的人生过客心态导致了观察这个世界时候的眼神几乎都有观光客的意思,只是以观光客的标题出现,此前的作品未有过,这是第一幅。 在这个忙忙碌碌的时代里,感觉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被压缩的如夏虫秋螟般的短暂,我希望停留在画面里的那一刹那可以延长我在世俗生活里的观察时间,进而寻找更多的乐趣提供给自己笑对时光流逝。 我一直嘲笑中西合璧这个词,因为它意味着东方或西方的艺术家能把对方的精髓学到手,说实话,我绝对不相信这点。不管是哲学的;人文精神的;政治的或者艺术的,甚至包括世俗到底的肠胃,东西方因学习而改变的馀地都小的可怜。有限的学习与借鉴,索要的皆是脸谱化的皮毛类东西,包括借鉴他方的形式、材料与技巧。所以我调侃地认为,中西合璧这个词,一定是弱势文化靠拢强势文化所用的借以拔高自己的媚语。我给它起了个对应的词,叫中西合毛。双方学到的都是对方的皮毛,仅此而已。我自己在使用的材料上是本土和西方的都有,但即使用同样的材料,西方人也不会象我这样绘画。“合璧”?又何必?你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原本不必靠攀比他人来生活的。 从成功的中国艺术家作品来看,艺术还是要有个渗入在骨髓里的根本的东西,这个东西在中国叫做神韵;就象最好的中国诗词无法翻译成外语一样,神韵这个词所代表的含义西方人就永远领会不透。或者,西方身为主流文化的优越感已经使他们无暇去更深入地理会。 —河上—高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