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183 徐悲鸿 1944年作 天马行空 立轴

天马行空
拍品信息
LOT号 1183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4年作 天马行空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01×61cm 创作年代 1944年作
估价 1,200,000-1,4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华庆先生贤兄惠存,卅三年早春徐悲鸿。
印文:悲鸿之画
说明:2006年 4月15日经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及馆内专家一致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
此作品曾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
人们用“一洗万古凡马空”来称赞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骏马,矫健的身姿,尤其是那高昂的头,奔出嘶鸣千里的气势,体现一种迅疾的速度、力量和雄壮的美。事实上,“马”已经与徐悲鸿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徐悲鸿画马注重刻画马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但又有着一定的写意成分,往往是通过挥墨一气呵成。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欣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的悲愤和爱国忧世之情。1932年,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上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本幅作品是徐悲鸿于1944年创作的,笔下奔驰的骏马不仅外形逼真,而且神态雄健,给人以跃动的感觉,画家以马的形象比喻的高尚情操和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成为鼓舞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