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83 徐悲鸿 1944年作 西湖炊烟 立轴

西湖炊烟
拍品信息
LOT号 0783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4年作 西湖炊烟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45×60cm 创作年代 1944年作
估价 1,8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3,36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款识:古木森森欲蔽天,平燕尽处起炊烟。不堪相像春归梦,沦落西湖又一年。白云弟属写,悲鸿甲申莫春。
印文:东海王孙
说明: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并被收录于徐悲鸿纪念馆审编,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组织出版的《徐悲鸿作品集》中。
注: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评论此作“画面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十分精妙,纪念馆中也少有如此佳作。”
徐悲鸿的彩墨风景:
徐悲鸿的彩墨风景,虽用的是毛笔、 水墨和宣纸,也题字于画,但唯独缺席的是传统笔墨,以及相应的笔墨审美要求。他在1947年发表的《新国画建立之步骤》一文中说:“新中国画至少人物必具神情,山水须辨地域。”徐悲鸿不画山水,所画水墨或彩墨风景,大体是从水彩画法移植来的,即像水彩画那样塑造自然形象、染画天空、描绘空间感、空气感等等。当然,徐悲鸿多用水墨,“以墨当色”,也可以说是融合了泼墨法的水彩画法。徐悲鸿著名的风景画《漓江春雨》,主要以水墨画成,是一件水墨画无疑,但从构图、山水形象、空间处理等各方面看,更接近于水彩画。徐氏风景画中的树特别是古柏,讲究用笔,墨色也有干显浓淡的变化,但和传统山水画比较起来,这还是一种表现物象形质的笔墨,与表现丰富形态与细腻感受的传统山水画笔墨不能同日而语。
徐氏画马难左《春山十俊》,在他的风景画创作中则难能与《西湖炊烟》相雁行者,《西湖炊烟》创作于1944年,1944年是徐悲鸿创作大丰收的年景,当时他居住在重庆磐溪,刚与廖静文订婚,良好的心情,适宜的环境,使他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
本幅构图以西方焦点透视法为之,景象开阔,参天古柏占据画面主要空间,参差错落,高低不齐,向无限空间延伸而去,至远山河畔而视觉中止,画面以群柏为主体营造出的大场景极有气势,有气壮山河之感,而柏树间却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远处以赭石、石青点出几间茅屋,炊烟袅袅,一人在晚归途中,身後跟着一只狗,情趣盎然。柏树各有风致,画家以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出物象形质,树干笔墨苍老,树叶则水气淋漓,整幅带有南方湿润宁静的气氛。
上款梁白云是徐悲鸿在重庆中央大学时的学生,梁白云为当时的风景画家,在徐悲鸿赠与学生的作品中,尺幅如此之大者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