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吴冠中 1978年作 鲁迅的故乡 镜心
LOT号 | 0519 | 作品名称 | 吴冠中 1978年作 鲁迅的故乡 镜心 | ||
作者 | 吴冠中 | 尺寸 | 38×89cm | 创作年代 | 1978年作 |
估价 | 2,800,000-3,200,000 | 成交价 | RMB 4,60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题识:一九七八年。 钤印:荼、冠中写生 此幅《鲁迅的故乡》为吴冠中在1978年所作。这一年,鲁迅博物馆邀请吴冠中为鲁迅的故乡作画,吴冠中在绍兴完成了巨幅油画《鲁迅的故乡》(鲁迅博物馆收藏),与此幅水墨画的构图基本相同。画家一向崇敬鲁迅,他曾记述过鲁迅的故乡对自己的影响:“我坚定了从江南故乡的小桥步入自己未知的造型世界。60年代起我不断往绍兴跑,绍兴和宜兴非常类似,但比宜兴更入画,离鲁迅更近。” 吴冠中在《长江三峡与鲁迅故乡——创作回忆》一文中谈及当年描绘鲁迅故乡风景的过程:“那小桥流水的江南河网地带,风光多抒情气氛,村前村后、桥南桥北、杨柳桃花处处留人,玲珑的小景多,但不易构成较大幅整体感强的画面。我又不喜欢任人漫步的园林式画面。是散文诗与独幕剧的矛盾。有别于散文之美,画面不宜散,忌缺乏突出的形象──即担负占领画面空间的形象主角。就要求形象的起伏与跌宕而言,独幅画接近紧凑而高潮陡起的独幕剧。小桥没有多高,人家鳞次栉比,都展现在高低差异不大的视平线,罗列岂是构图!我爬上绍兴几个小小的山头,更上一层楼来穷千里目,视野扩大了,气势开阔了,但鸟瞰又何尝是构图的依赖!平面分割中的平均状态必然使画面松散,故须选人家密集的大块造型作为画面的构成主体,然后,绿水人家环绕,河网穿其间,绕其周,于是有了块面,有了脉络,似乎略具雏型了!从山头俯视绍兴城,黑、白、灰色块构成动人的斑驳画面感。细观察,近处房屋只见顶,都是黑块,远处才见墙面的白块。然而我须请明亮的白块群镇坐画面中央主要部位,因之反其道而行之,前景房屋多件墙面,远处倒多是黑压压的房顶,主要是为了画面黑白构成的效果。而且,那些白墙群也不是俯视时的朦胧印象。而基本上是接近平视才能看到的状貌,取其状貌,忘了自己的地位!缘此,这一貌似俯瞰的蓝图中,主要形象角色是从城里各处写生得来,有绍兴中学的树丛,有西廊的老桥,那河道、河岸上的细柳、河里的船,是从东湖引进的。” 可见吴冠中在进行绘画形式美的探索过程中,鲁迅的故乡绍兴给了他很多的灵感。此画所作的第二年,即1979年,《美术》杂志发表了吴先生的《绘画的形式美》文章,引起美术界一场关于形式美和抽象艺术的大讨论,继而带动了新时期艺术民主和自由表现的大潮,甚至“八五新潮”之端倪亦源于此。因此,1978年对于吴先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他正在大量的写生中酝酿着关于形式美的思考。从此作中颇可见他这种思考的痕迹。画面采取俯瞰视角,绍兴中学的树丛为前景主题,充满形式趣味的白墙黛瓦鳞次栉比渐渐远去,一层层展开绍兴的无数房舍,直至消失在天地之间,境界开阔,空间感独特。色彩明快,笔线爽利。整体用微妙、柔和的银灰色调将江南风景的幽静情趣呈现了出来,既有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优雅格调,又有油画的空间透视效果和厚重的质感。是年,吴冠中开始将中国水墨融入油画创作,亦将一些油画语言带入中国画中,可谓是一个相生互补的过程,从这两幅《鲁迅的故乡》(油画与中国画),可见吴冠中在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探索中作出的努力,这两幅作品具有深远的艺术史价值。 本件作品由香港壹画廊提供,并附香港壹画廊真迹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