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8 李可染 牧牛看山图 镜心
LOT号 | 3778 | 作品名称 | 李可染 牧牛看山图 镜心 | ||
作者 | 李可染 | 尺寸 | 46×35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750,000-950,000 | 成交价 | RMB 897,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题识:行到烟霞里,息足且看山。可染作于哈尔茨山。 钤印:李、可染 题跋:先父一九五七年在德国为友人李德特克所作望山图精品,李小可。钤印:李小可 来源:德国回流。作品为李特克旧藏。 此幅作品是德国回流的精品,为李可染1957年与画家关良同访德国时所作。画中描绘的远山即德国的哈尔茨山,可从画幅左面的落款中印证。从作品所附的李小可题跋中可知,此幅作品是李可染为友人李德特克所作。李可染从40年代起开始用水墨画牛,这不单是由于身居重庆山村与牛为邻激发了他的灵感,更出于他的爱国心,出于他对民族命运的长久思索。因此,“牧牛图”成为李可染的一个永恒创作主题。李可染赋予了他笔底之牛以极强的象征意味,一种通过“孺子牛”的艺术形象,而传达出来的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崇敬与眷恋。 此幅作品即是一牧童坐在牛背上,缓缓越过壮丽的山脉时,牧童不禁暇往秀色时的情景。此情此景,再附上画面左侧“行到烟霞里,息足且看山”的诗文,诗与画水乳交融,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油然而生,实为李可染的精品之作。 上款人李特克(Gerhard Pommeranz-Liedtke(1909-1974))德国画家和艺术策展人。1909年出生于普鲁士东部Meve城(今波兰境内)。 从1927年至1931年,他先后在布雷斯劳国家美术院和莱比锡国家工艺美术院学习。1932年,他移居柏林继续进修舞台设计。在义务参军之前,他在柏林以自由艺术家身份靠绘画与插图、写艺术评论、旅游散文及摄影为生。1945年,他在科隆任新创办的莱茵报主编,1946年又搬回到柏林。1950年至1960年期间,他在东柏林德国艺术学院负责组织艺术出版和展览,其间共计出版150多种海内外展览出版物。1960年,他开始从事自由艺术撰稿人工作直至1967年担任魏玛艺术收藏院馆长,并任此职直至过世。 1953年10月至1954年3月,李特克在北京、上海举办的“德国民主共和国应用艺术展”共计有35万人参观。这几个月中,中国的艺术现状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特别是水墨画、年画、拓印碑帖、木版画及宣传画让他情有独钟。由中国政府委派的随身翻译为他提供了认识艺术家及出版社的捷径并帮助他整理收集资料。这批从旅途中带回来的藏品于1954年7月8日至8月31日在柏林“中国图像展”展出,并出版了内容精美的展览画册。 第二次的中国之行是在1957年的夏季,这次他是随柏林艺术学院举办的“丢勒印刷品展”而来,其展于7月8日为新成立的北京中国画院献礼。为了出年画、碑帖和当代绘画方面的书,他拜访了中国的画家和工艺美术家,两次遇李可染并邀请他到东德作展览。 他的第三次中国之行,由于受中国对外文化局之邀,是最有成效的。从1958年9月中旬持续至12月中旬,他拜访了北京、南京、上海及重庆等各地的不少美术学院。当他访问上海画院时,上海画院的教授们共同画了两张画,其画上有印“上海中国画院赠”。 李特克与诸多艺术家交流频繁,探讨艺术在德国、欧洲及中国。即使在他的中国访问之后也持续活跃的与中国艺术家书信联系。一些送给他个人的画上有“赠李特克同志”的题跋,另一些画是因欧洲艺术书籍作为交换礼物而收到的。但由于政治原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出书的事在1961年搁下了。 李特克曾在中国受到高度礼遇。据记载,他1958年应邀成为中国国庆阅兵式的贵宾并受许与总理及外交部长周恩来同席站在天安门上。在国宴上,他与中央美院副院长吴作人并坐同席。 注:哈尔茨山(Harz)为德国境内著名山脉和旅游景点。受李特克先生的邀请,1957年,李可染与关良一起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历时四个月,柏林艺术科学院为两画家举办联合画展。李可染在此期间将此画作为礼物赠送给李特克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