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151 徐悲鸿 1934年作 鱼鹰 立轴

鱼鹰
拍品信息
LOT号 5151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34年作 鱼鹰 立轴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12×55cm 创作年代 1934年作
估价 6,500,000-8,50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1.《徐悲鸿作品集(续一)》图19,文物出版社,2009年10月。
2.《新加坡秋斋藏画》(卷一),第72页,新华美术中心出版,2010年。
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130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口腹累人物亦是,壮怀高举总成灰。怪他空负凌霄翮,日日生涯在水湄。甲戌秋日遣兴,悲鸿.
钤印:悲鸿、东海王孙、天地无全功、应毋庸议
鉴藏印:蕴瑞珍藏、青霞鉴赏
说明:1.画家徐悲鸿自题签。
2.1994年1月12日新加坡新明日报。
3.1994年1月1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第21页。
4.由赐荃堂签发的徐悲鸿《鱼鹰图》原作证书,编号为000079
5.吴蕴瑞、吴青霞夫妇旧藏。
展览:1.“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徐悲鸿纪念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09年。
2.“新加坡秋斋藏画”,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10年。
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鱼鹰,学名鹗,俗称鸬鹚,其可以快速潜泳在水中捕捉鱼类,本领高超,自古即被人们驯养用来捕鱼,一只鱼鹰一年可捕鱼500千克以上。如此敏捷、高效、凶猛,却被人类驯化为工具,失去了自由,这是鱼鹰的悲哀之处。当人类需要鱼鹰捕鱼时,就用绳子扎住其翅膀;不捕鱼时,就拴住其脚。而其捕到的鱼,又全部吐出来给了主人。徐悲鸿在题款中写道:“口腹累人物亦是,壮怀高举总成灰。怪他空负凌霄翮,日日生涯在水湄。”便是借鱼鹰的身世经历抒发了一种空有一腔抱负,却壮志难酬的感情。
此幅作于1934年秋,时徐悲鸿正在苏联举办中国画展。展览中,苏联人问徐悲鸿:“贵国有多少美术馆?如此有悠远历史之文明古国,美术馆之设备肯定比我们无产阶级国家好。”徐悲鸿后来在自述中回忆了自己听到这个问题时的心情:“我诚非常痛苦,只得含糊敷衍!俄国美术院规模之宏大,设备之精良,绝不亚于英、法、意、德诸邦,且觉过之。而我中国可怜,民众所需之美术馆,国家从未措意,惟有岁糜巨款,说办文化事业。白日见鬼,并一个美术馆都没有,在责任繁重,提倡科学,尽力国防的政府,我们自然不能责望他以不急之务,但既名国都,又自称文明大邦的国都,那文明究竟是什么东西?说来可笑!”言语中之激愤和无奈与此幅《鱼鹰》图题跋中流露的情绪颇为契合。徐悲鸿笔下的禽鸟,以雄鸡、麻雀、喜鹊、猛鹰较多,鱼鹰甚少。画家此时选择鱼鹰作为表现对象,大概是借鱼鹰,这种被束缚的猛禽,来表达对中国当时现状的看法:拥有如此灿烂而久远的文明,却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画家纵有一身学识和一腔热情,却像鱼鹰一样“空负凌霄翮”。
此图采用了中西合璧的画法,以西画中的造型语言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相结合,乃见徐悲鸿融汇中西之努力。画中三只鱼鹰伫立水湄,两只昂首上望,一只低头整理羽毛。昂首者似乎正在争相接住主人丢下的小鱼,中间的鱼鹰口中含物,大约正在
吞食。鱼鹰之特征——通身黑羽、圆锥形且前端带钩的嘴、喉下皮囊、长脖颈及蹼——均描绘十分生动。在画法上,鱼鹰出于浓墨,仅在脖颈处略加勾线,干湿浓淡不等的墨色表现出其浑圆的体积感以及羽毛松软、湿重的质感。鱼鹰的嘴、足以干涩的颤笔写成,凸显稚拙之态。整体造型准确,情趣盎然。背景俱以淡色为之,几笔花青、浅赭勾划成随风飘动的苇草,再施淡赭色染成坡地,与鱼鹰的重墨形成鲜明对比。
关于鱼鹰造型的来源,徐悲鸿曾在一幅赠给罗家伦的《鱼鹰》图题款中表示,他是从宋代画家易元吉的画作中获取灵感,始作此题材。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徐悲鸿笔下鱼鹰的形象是受到齐白石的影响,只是齐白石画鱼鹰从来取剪影式造型,而徐悲鸿在此基础上又参以西画素描中的造型方法,并融入了个人独特的生活感受,故十分新颖生动,此作可见一斑。
此幅作品由吴蕴瑞夫妇、“赐荃堂”主人郑应荃先后收藏,后经新加坡“秋斋”主人曾国和珍藏多年。吴青霞为江南收藏家吴仲熙之女,其丈夫吴蕴瑞为国内著名体育界人士,与徐悲鸿是中央大学的同事,也是挚友。吴氏夫妇收藏众多徐悲鸿精品,包括《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负伤之狮》、《五骏图》等,50年代后期俱赠与徐悲鸿纪念馆;郑应荃,初经商,后曾在台北和新加坡开设画廊“赐荃堂”,收藏众多古代和近现代名家作品,包括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秋斋”主人,以系统收藏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是新加坡目前能够比较完整地呈现20世纪中国水墨书画发展面貌的重要藏家之一。此幅《鱼鹰》图经四位知名收藏家之手,流传有序,可见其珍贵程度。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