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0 齐白石 1939年作 篱边清趣 立轴
LOT号 | 5220 | 作品名称 | 齐白石 1939年作 篱边清趣 立轴 | ||
作者 | 齐白石 | 尺寸 | 108×42cm | 创作年代 | 1939年作 |
估价 | 8,000,000-12,000,000 | 成交价 | RMB 11,50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著录:1.著录于山东高密印刷厂印制的1985年挂历。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94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清泉先生雅属,己卯夏六月,炎威挥汗,白石衰翁八十老眼。 说明:1.上款人为刘清泉。此作1966年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查抄,1985年退还。作品得自上款人家属。 2.拍得此拍品后,买受人如有意参与《齐白石作品珍藏卷二》的出版,请联系本公司近现代书画部咨询相关出版细则。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上款人清泉即刘清泉,字养厳,1896年生于辽宁营口,三代世医,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国学基础雄厚,私塾三年后,接受新型教育,工书法懂英语。18岁考入北京政法专门学堂,学习法律,成为我家首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 大学毕业后留校执教,后投笔从戎,与姻亲鲁穆庭(后为奉系财政厅长)加入张学良部队,先后任职沈阳兵工厂,奉系主力部队三,四方面军,少校书记官,中校军法处长,后升至少将军法处长。西安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弃官经商,进入关内,久居北京。 此幅作于1939年。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整个国家处于抗日战争的动荡之中。这段时期白石辞去艺术学院和京华艺专的课,在家闭门深居。因为当时齐白石的名声已近远播海外,1939年,不断有日伪人员上门求画,为避免其纠缠,白石在大门上贴出“白石老人心脏病发,停止见客”的告白。此画是为收藏家刘清泉所作。刘清泉,辽宁营口人,曾入北京政法学堂,后弃笔从戎,加入张学良部队,官至少将军法处长。西安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官经商,进入文物收藏领域,藏品甚丰。出于同样的爱国热情,刘清泉与齐白石结下深厚友谊,此幅便是见证。刘先生的大部分藏品在文革中被破坏或查没,此作也在当时的查没范围之内,后几经辗转,这幅见证了历史和友情的画作又重回刘先生家中。 雁来红又名“老来红”、“老少年”、“老来少”,是一种南方的植物,每当秋天大雁南飞时,叶子即变红。雁来红的入画,在文人画中比之紫藤、荷花、红梅要少得多,将雁来红表现出牡丹一样的富贵气质,乃白石首创。白石晚年尤其爱画雁来红,一则与其乡愁有关,白石曾在家乡亲手种植过雁来红,在其念念不忘的星塘老屋也长满了雁来红;另一方面也与其晚年身体强健,变法成功,享有盛名不无关系,“老来红”亦含自喻之意,正如其言:“老年人喜欢有人称赞他有红颜,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此幅数株雁来红纯以朱砂写出,淡色表现叶片的润泽,重色勾出叶片的筋脉,红而不艳,疏而不密。井字形竹架以淡墨写出,竹节分明,笔势流畅,颇见书法笔意,其横向的两根竹竿向上倾斜,打破垂直的竹竿和雁来红形成的单调感,造成空间分割上的趣味。 两只夏蝉一立一卧伏在竹架上,其通体浑黑,翼薄如纱,明透有质感,翼上脉络以极细的笔法勾勒,翼下蝉身清晰可见。两只蝈蝈停在雁来红上,其翠体蓝腹,节支比例准确,鸣虫薄翅,一震一平,触须前探,虫目透光。后肢一屈一伸,动态十足,静观之,则似鸣声入耳。四只工笔草虫的结构均准确生动,妙趣横生。整幅章法巧妙,疏密有致,既有整体上的不拘一格,又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大写意的信笔挥洒与草虫的精细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白石长期生活在乡间,一身蔬笋气,始终保持着一颗天真童心,观察力又十分敏锐,固有此神来之笔。此作堪称白石老人晚年盛期佳作。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