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4 吴作人 1978年作 全家福 立轴
LOT号 | 0584 | 作品名称 | 吴作人 1978年作 全家福 立轴 | ||
作者 | 吴作人 | 尺寸 | 83×57cm | 创作年代 | 1978年作 |
估价 | 800,000-1,2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一平同志属存。一九七八年,作人于京西郊。 钤印:吴作人 那是1978年5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因工作之便,我和另一位教师一起来到吴先生家。事情办完,我们毫不客气地提出请吴先生“留笔墨”的要求,吴先生欣然同意。我侧立案旁,目睹吴先生作画,这不仅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至今,吴先生作画时的举止神情仍历历在目,我所受到的教益也难以忘怀。 吴先生整理了画案,准备好画具,从墙角堆满的纸卷中,挑选了一张上等宣,铺在画案上,就兴致勃勃地作起画来。吴先生面对白纸,静思了一会,这是在打“腹稿”,以便落笔做到“成竹在胸”。刚刚提笔,忽然室外电话响了。在一旁的萧淑芳先生忙说:“你们不用管,我来说。”不停的电话和来客由萧先生照应了,这就保证了吴先生有一个安安静静的上午精心地作了两张画。 吴先生却是在盘里用羊毫笔调好了墨,一笔落纸,先进行熊猫前肢右下部分的造型,然后盘里略加点水,笔在盘里再调一次,还在笔根部分略加些水,笔中水分充分饱满,这样笔尖墨浓,笔根墨淡,接着下笔画前肢右上部。这一笔很重要,我见笔在纸上稍有转动,停留的时间较长,使笔根中的水分完全泄于纸上。只见墨色,由浓到淡,由前到后,仪此两笔,就见熊猫腿的造型好似骨肉相连,绒毛俱生,真是恰到好处。紧接着,画肢前左上部和两条后腿的上下部。上下肢部分画毕,用浓墨勾点脚爪。四肢画完,已初显动势。等头和背部勾出,熊猫体形已现,然后用浓墨画眼、鼻、耳,用淡墨画脚掌和腹部绒毛。寥寥数笔,一只厚登登、毛绒绒、逗人喜爱的熊猫就出现在纸画上。我聚精会神地观察揣摸,吴先生画熊猫,其用笔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熊猫四肢上部的用笔和含水,笔上要水分多,下笔要转动沉着,熊猫的骨肉皮毛全在运笔中表现出来。如果用笔不当,虽水分饱满,会使人感到不是熊猫的肢干,而是一团“浮烟涨墨”。二是勾画头形和背部,一笔淡墨,书写而成,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笔,要画出头背的形体和动势,头居前,背在后,前实后虚,一笔就见效果。接下来,他开始画第二只侧面熊猫。最后画箭竹。笔笔中锋,锋刃有力,一气书写而成。大约一个多小时,这张画就完成了。顿时,我被那生动的形象和简练的笔墨迷住了,内心为吴先生高深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技艺而钦佩。我仔细看他每一次起笔、落笔,淡墨、浓墨的调配和运用,以及笔上含水量的多少,等等。像音乐由一个个音符谱成一曲和谐的乐章一样,吴先生的熊猫画,靠笔墨的黑白深浅、干湿浓淡组成一幅美妙的绘画乐章。吴先生画完了,接着题款盖章。最后在画面右下角盖上一方闲章。我仔细看了看,才辨识出这方闲章上的四个字:“前贤未见”。的确,翻开中国绘画史,多少画家,却没有一位画过熊猫,也没有一位画家用过这样的笔墨。 吴先生曾说:“作者生活经历各异,艺术道路各别,文化修养殊趣;历史变革,文化发展,莫不为形成各自艺术造诣之因素。”的确,对生活、对自然的感受,每个画家都不一样,其表现方法和艺术道路也各不同。中国画家一向讲“缘物寄情”,画家笔的山河景物、花卉走兽都是画家意想美的再创造。徐悲鸿曾说:“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于人之意想。”吴先生早在1947年在英国访问考察的时候,在伦敦动物园里看到来自祖国的珍贵动物大熊猫,不仅触发了他艺术创造的激情,也勾引起他对伟大祖国的情思。他第一次开始画起了大熊猫,把自然形象塑造成艺术形象。那时还仅仅是素描速写式的。以后回到祖国,他多次见到大熊猫,一次又一次地加深了感受。经过仔细研究,他进一步了解了大熊猫的习性和特征。大熊猫毛色丰润,生活在高山严寒地区,爱吃冷箭竹和华桔竹,喜水,贪睡,爱矗立玩耍,自古以来视为“珍宝”。据说,它是权威和勇士的象征。在艺术家的眼里,大熊猫具有一种天真之美,稚拙之美,形象之美。正因为这样,大熊猫的形象成为吴先生意想中的艺术美。于是以后多年,他反复地画了一幅又一幅大熊猫。他为我画的那一对熊猫,像是母子,亲密无问,安详地食着箭竹。吴先生通过他的笔墨情趣,使我们在感情上有了呼应,感到熊猫可爱可赏,这种呼应,已经远远超出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熊猫“好玩”的感受,而把我们带到高雅淳真的艺术境界。 以后,我又多次仔细观看吴先生画熊猫,体态各异、神形兼备,情趣盎然,每一张都那么惹人喜爱。他画每一张熊猫,在用笔用墨上都是非常考究的。他的用笔,得书法之功力,绵里裹针,外圆而内劲,力运笔中,内雄而不外露,所以他的画,用笔不多,但却讲求笔力笔意笔趣。那锋利的凉箭竹,疏密参差,笔笔腕中写出;那熊背关键一笔,笔墨不多,形体神态俱在,比生活中的熊猫更为可爱。黄宾虹曾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亦欺世盗名之画。三、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吴先生的熊猫正是“似与不似之间”的真画。吴先生长期学习西画,有着深厚的造型功底,在诗、书、词、曲、音乐上都具有很高修养,因而他的笔墨意趣就更加高雅传神。 —— 姚治华评吴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