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597 郑力 1993年作 帘虚日薄花竹静 镜心

帘虚日薄花竹静
拍品信息
LOT号 0597 作品名称 郑力 1993年作 帘虚日薄花竹静 镜心
作者 郑力 尺寸 137.4×68cm 创作年代 1993年作
估价 300,000-4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1.《满庭芳·郑力作品集》第13页,台湾传承艺术中心,1994年。
2.《当代风华Ⅱ》第264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
题识:大宇制。
钤印:逃禅煮石之间、鹿鸣精舍
开始创作于1995年10月,稿子大概起了40天,其间因给香港短训班上课,没有完整时间搞创作,因此平时的零星时间都用在调整稿子上,这样每个部分都尽可能尽善尽美,后来由于省美协举办“推荐展”因此把进度加快了。
选素材时,竹子花的功夫最多,现在的画面上竹子占三分之一,且是近景,由于画幅中瓶花与书已大于实物,必须有更多的细节,古人在竹子方面所创造的程序马上显得不够用,因此,逼自己去创造未曾用过的方法和程序;其间,对竹节、竹叶小枝叉的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写生,在稿子上又进行了变形,最为繁复的是竹子的穿插和窗户的叠加,因是铅笔稿,还得想象画成水墨后的疏密、黑白变化。
花瓶选用了明清花瓜形瓶,为的是与绣球花的调和,不用太有名的官窑名瓶是为了更有真实感,与画面更调和,有名的瓶子很可能成为画眼,并抢主题。
书本上的老花镜是刻意加的,镜片中的字比书上的字大可能有点幽默,能让观众会意一笑。为增加富丽,用了金边镶象牙的眼镜,书匣用锦表,茶盏采用明成化斗彩莲花盏。
书为诗经,翻开的一页为“釆薇”篇。
锦表的书匣参照了故宫藏宋版本的装表形式。
画面的室外处理是起稿子颇费脑筋的部分,当中的园林是杜撰的,为的是把园林的多层空间自由的组合,定稿时画了六层空间,让观众能从当中的独特角度把视线送到很远,并从中领略不同的视觉天地。
大概花了三天时间勾毛笔线,可能用神过于专注,右手拇指和食指气胀得发痛,最费神和冒险的是将四大张纸作肌理,因太大幅,制作起来颇费周折,但似有神助,四大张纸居然肌理很匀称和调和,没有局部漏硼,每张连接处也能对得上,如同四张一次揉成。然后花了大概20天的时间渲染和调整。那些天因赶“推荐展”,几乎天天画一通宵,睡一白天,这样精力集中并一气呵成,12月底展出时完成了大概百分之九十。
其中碰到的主要难题是石头,因图中的巨石有一人高,但是一整块石,既往的皴法用不上,起稿时也忽略了这个问题,光注意了造型,后来用了宋人的笔法,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颜色处理上为表现“书香”,大调子上用了墨色作基调,不求太强烈的对比,求微妙变化,花与竹叶染了点说不清的绿色,使画面更趋优雅,透出书香。不少部分尽量保留肌理之美,使观众多一欣赏层面。
展出后的一段时间里经历了一段有趣的心理体验:好评如潮,竟不敢再动手完成最后的调整。可能画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赶任务,不知不觉画了一幅事后令自己都惊奇的作品,很长时间后才回过神来。这是我展出后的真实想法,我将画放在家中数月,画时曾想一鼓足气将之完成,但竟未动笔,甚至染一下叶子都怕多余,于是我把它放之高阁。
一年后的12月(1996年),我将窗外的白玉羊枝染了赭色以增强阳光感后,参加了“96中国新文人画大展”。这以后的1996、1997年仅参加了系里的教师联展,但同时创作了不少多层空间的大幅作品,摸索出一些表现空间的新方法。前些天看了王朔的《看上去很美》的前言(全书未看),他讲到他一直想写这部分,几乎前半辈子的人生体验和文字水平都用在这册书中,包括平时的一些奇妙句法都不舍得用掉,一直存在这本书中,但后来稿约太多,不自觉地用掉一些这本书中的思维,演变成一个新段子,但每次偷用后都痛不欲生,发誓绝不再犯,下不为例。真是诫斯言!《书香门第》的创作过程有点像王朔所言的创作心路,不同的是我先写书出来了,后来吓住了自己,后来几年摸索出的新方法,最后都为今年完成全图作了技术的补充和心理的准备。
今年四月份开始做最后的调整,最大的动作是加了两张金帘子,由于金粉特性的光感和性质,能使观众某一角度看变成了半透明的帘子,这使瓶花后的窗户外的空间更透灵,使画面更添阳光感和富丽的气质,加完金帘子后,画面的重心和分量有了大变化,左边略重了点,于是在中右的窗户上喷了金粉,这样一来有了逆光的感觉,画面的光感更有变化了。同时,对绣球花、书、湖石和竹叶特别是前后空间,花了较大的工夫作了微妙的调整。
作品立意表现中国文化中的雅文化,精致的那些部分。画法走院派一路,花大工夫,做足文章长期作业,饱书心于一枝一叶,一木一石。
—— 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