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贾又福 太行山乡亦仙乡 镜心
LOT号 | 0614 | 作品名称 | 贾又福 太行山乡亦仙乡 镜心 | ||
作者 | 贾又福 | 尺寸 | 68×68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400,000-600,000 | 成交价 | RMB 920,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著录:1.《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选集(陆)》第280-281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北京荣宝2005春季大型拍卖会》中国书画(二)拍卖图录,第562号拍品,2005年5月。 题识:1.太行山乡亦仙乡,又福。 2.瓢者。 钤印:福、问山 古代杰出的艺术家们,带着真性情,投身于社会和大自然中,以其独到的体察、妙悟的方式,获得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体现了“道真”(真理寓道也)。尽管他们的着眼角度各不相同,但归结起来,应该从两个大的层面来认识,那就是宏观探道与微观探真。 所谓的宏观探道,就是放眼大处,以“生命观”(纵观宇宙间、把一切都看成活跃着的生命)、“运动观”(生命的发生、发展、变化)、“移情论”(物我以情相互渗化)去探求和把握那弥沦万物的生命的生生不息的内在联系。道也(它不同于科学上纯客观的反映论,不仅是客观规律),它是一切美的发祥地。古代先贤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具有“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杜甫句)。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以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的气度,纵横吞吐,披沥八极,去探求真善美的所在。这就是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的统一;这就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魄。由此可见,站在人类历史的至高点上,放眼历史的长河,探索包容万机、涵量无穷的大道。获得更丰富、更高尚的境界,赋予艺术永久的灵魂,无限的生机,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也有着无尽的美的享受。 古代圣哲和先贤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庄子爱逍遥游,他要“游于无穷,寓于无境”。“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在无限的时空合为一体中,自由地与大自然绸缪相揉,他的哲学与艺术息息相通,颇多发人深思的“妙悟”,闪耀着道的光辉。 大诗人李白,寥寥几笔的《横江词》:“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勾画出惊险、壮观、风云莫测的“横江”的性格,其容量绝不止于“横江”,它包含了社会、历史。有好也有恶,是好、还是恶?启迪人们独自去辨认,去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读着杜甫的诗句,体会到刘熙载的评语:“吐弃到人不能吐弃为高,含茹到人所不能含茹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高者,精神境界之高;大者,容量无穷之大;深者,思想内涵深广。杜甫以诗载道,被人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今天的画,是否也应该追求一点“民族史诗”的气魄呢? 所谓微观探真,即从微妙处着眼,平常人往往不注意的,甚至看不见的,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如获至宝般揣摩,端详,终于从微中探到真(真髓、特质)。“见微而知着”微的价值并不小呢。顾恺之论传神写照强调“察微”,不独重视“点睛之节”,他给裴凯画像时,颊上加三毛。顿时获得神采活现(真)的效果。京剧中,表现一个举足重轻的大官判断疑案时,高明的艺术家以左右交替,次第摇动纱帽一边的“翅”,这样一个微妙的动作,烘托出深沉,稳重,思绪纷沓,波澜起伏,智慧闪光,自信而又坐卧不宁,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微观突出了真。几片默默无声飘落的小小花瓣,常不为人倾心注目,但诗人不仅要细看,而且深思,妙悟,揭示出她(花)的心灵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说是透过鸿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石涛句)郑板桥最多着眼于自家小院的几竿竹子,几块石头。“不是春风,不是秋月,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驱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雄。”(板桥题画)“十芴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弗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看来板桥居士的活动范围并不宽广,但他懂“宏观”,亦懂“微观”,既“观物”,亦“观我”,他与竹石朝夕为伴,长期静观默察,从数竿竹、数尺石之身上,得到了纯真的、心灵的沟通和极其丰富的、令人满足的精神享受。我想到这里,就恨自己只顾埋头画纸,“修养”太差了。 综上,分别想到“宏观探道”和“微观探真”的一点一滴,他们应是相互为用的,好比医生看病,中医善望、闻、问、切,从大道着眼,西医则善于“微观”,通过细胞切片、血液化验等,找到患者的病根,二者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不是更好吗。 在艺术上无论宏观探道或微观探真,始终输入着艺术家的个性、思维、认识、道德——人的价值,因之,艺术的美,也首先在于人格的美。在艺术作品中,所谓“无我之境”我是不敢相信的。因此,我们画画的人,要不断深入研究生活,同时必须深入地研究自己(解剖)。 —— 贾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