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8 张大千 1973年作 云山依水 镜心
LOT号 | 3478 | 作品名称 | 张大千 1973年作 云山依水 镜心 | ||
作者 | 张大千 | 尺寸 | 69×241cm | 创作年代 | 1973年作 |
估价 | 17,000,000-19,000,000 | 成交价 | RMB 19,550,000 | ||
材质 | 设色绢本 | 形制 | 镜心 | ||
题识:三年前,德基道兄筑艺苑将落成,索拙作。疥壁,时目疾方甚,无以应命,顷还巴西,左目重光,勉为写之,荒率拙劣,有负雅赏,为之愧汗。癸丑夏四月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 说明:上款人德基为张大千好友沈德基先生。据传,张大千在巴西收过两名“关门弟子”,其中一个即为沈德基的小女。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此《云山依水》为张大千用在日本订制的无接缝绢写成,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庐山图》与《溪桥晚色》材质一致,实属难得。 1957年张大千在八德园大兴土木时,搬石头太用力伤了眼部,加上原有的糖尿病,以致病情一直时好时坏难以控制。1972年6月,在纽约接受激光法治疗后,右眼视力仅能见到近处,影像模糊。接着却又要进行左眼白内障手术,这对他来说无非是一项冒险。经过多次的详细检查,左眼白内障虽然严重,经过1972年上半年的手术后,以用当时先进的疗法,再佐以眼镜配戴,会对视力有不少的帮助。之后证明确实有效,大千先生开心的在是年中秋题画诗上题道,“金鎞重刮眼重明,一片空明万虑清。试拈霜毫写胸次,知君念我笔纵横。……顷者,割治复明,因写此寄上,以慰感念,并转示港上诸知好,知予非徒具有胜情,兼亦具有胜具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此幅《云山依水》图,作于1973年4月,画幅气势宏伟,大块泼墨淋漓,局部多以细笔收拾,用笔利索,远观近赏皆宜,可以视为大千先生复明后佳作。更在李祖莱夫妇的帮忙下,于来年1月1日至7日在香港大会堂举办《张大千书画展览》,展出近百幅精品。 我的泼墨方法,是脱胎于中国的古法,只不过加以变化罢了。 ——张大千与朋友的谈话 自王洽创为泼墨,米老承之,以为云山。后有作者墨守陈规,不离规步。不知风气既移,不容不变,似者不是,不似者乃是耳。 ——张大千题画泼墨泼彩山水图 写意两个字,依我看来,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的,也不是所谓文人遣兴,在书房用笔头写写的意思。 写意画创自元代四家。到了明末清初四高僧:石溪、藤涛、渐江、八大,神明变化,一直掩盖过了前人。渐江戌削,八大朴茂,是拿用笔来表现他们的特点;石溪、石涛则是嚣蔑,是拿用笔来表现他们的特点。 作写意山水,画时先用粗笔淡墨,勾出心里面要吐出来的境界。将山石、树木、屋宇、桥梁等布置大约定了后,然后用焦墨渴笔,先分树木和山石,最后安置室宇人物。勾勒皴擦既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地渲染,必定要能显示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的石头要稍浓,远处的则要轻清。近处的树木根枝要分明,远处的树木’驰点戳,不必见枝。 ——张大千《谈画写意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