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4 郑燮 红桥修稧诗 手卷
LOT号 | 4184 | 作品名称 | 郑燮 红桥修稧诗 手卷 | ||
作者 | 郑燮 | 尺寸 | 28×167cm;28×30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5,000,000-6,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手卷 | ||
著录:《郑板桥书画编年图目》(下)第80页人民美术出版社。 题签∶郑板桥和卢雅雨红桥修禊诗卷。江安傅申甫珍藏 题识:一线莎堤一叶舟,柳浓莺脆恣淹留。雨晴芍药弥江县,水长秦淮似蒋州。薄幸春光容易老,迁延诗债几时酬?使君高唱凌颜谢,独立吴山顶上头。年来修禊让今年,太液昆池在眼前。回起楼台回水曲,直铺金翠到山巅。花因露重留蝴蝶,笛怕春归恋画船。多谢西南新月挂,一钩清影暗中圆。十里亭池一水通,俨开银钥日华东。逶迤碧草长杨道,静悄朱帘上苑风。天净有云皆锦绣,树深无雨亦溟蒙。甘泉羽猎应须赋,雅什先排禊帖中。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词客关河千里至,使君风度百年清。青山骏马旌旗队,翠袖香车绣画城。十二红楼都倚醉,夜归疑听景阳更。和卢雅雨山人红桥修契四首,板桥郑燮草。 钤印:板桥、郑燮、丙辰进士 题跋:“客腊见李鉴堂制军所藏板桥居士诗翰册,假临一通。今又读是卷,亦手抄之,自幸翰墨有缘。病中草草数语,以报申甫先生雅命。庚子正月,廷雍并书于保阳。”钤印∶绵、廷雍私印、与物皆春 鉴藏印:廷雍过目、阮氏琅仙馆珍藏印、公毅鉴定书画金石、傅增淯鉴藏印 说明:1、卢见曾(1690-1768),号雅雨,字澹园,山东德州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历官洪雅知县、滦州知州、永平知府,长芦、两淮盐运使。卢为官颇有政绩,为人正直,雅好诗文,“主东南文坛,一时称为海内宗匠”,曾多次发起扬州红桥修契,四方名士咸集,流连唱和,一时称为海内宗匠。有《雅雨堂诗文集》、《雅雨堂丛书》等传世。 2、阮元(1764-1849)字伯元,扬州人,清嘉道间名臣,著名的思想家、著作家、书法家、刊刻家、鉴赏家、收藏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深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斋号琅仙馆。 3、廷雍(?-1900)清宗室,爱新觉罗•崇恩子,官直隶布政使护总督,字绍民,一作邵民,号画巢,别号溪山埜客、梦兰、木兰。工书善画,“初法四王,而上窥倪、黄,苍润秀逸,齐集笔端。”庚子之变,以同情义和团被杀。 4、傅申甫,名世榕,字申甫,四川江安人,文坛巨匠傅增湘之父,早年与莫友芝、李鸿裔(字眉生,号香岩)、廖纶(字养泉)等交往,彼此砥砺。曾任河北藁城、怀安知县。光绪六年(1880)至天津,得周馥推荐,在天津海关任职。以后在河北诸县任职,廉洁干练。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傅增湘任直隶提学使,遂引退,居天津。“从官场引退后,纵情山水、每得宋元名画,朝夕临摹,老而不倦。1900年八国联军围城时,余皆弃之不顾,唯携所藏名书画百十轴离城”。雅好山水书画,曾与周馥同游浙西,又多经眼宋元书画真迹,画学渐精。 5、傅增淯(1856-1952)字雨农,四川江安人,傅申甫长子,傅增湘兄,光绪18年2甲进士,散馆授编修。擅书法,工北魏碑体。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 红桥修禊 水长秦淮 ——郑板桥《红桥修禊诗》卷赏析 兰亭修禊1404年之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三月三日,时任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继王士祯、孔尚任,效王羲之修禊旧事,发起了扬州历史上第三次“红桥修禊”。卢见曾爱才好士,在扬州期间,名流咸集,“极一时文酒之盛”,金农、袁枚、罗聘等名士均曾参与。卢见曾邀诸名士于倚虹园“红桥修禊”厅,作开场诗四首,“各地相和者七千人”,最后编辑诗集达三百余卷,并绘有《虹桥览胜图》,以记其胜,此后,“红桥修禊”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文化史上的盛事。“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此卷《和卢雅雨山人红桥修禊诗四首》,即郑板桥和卢见曾诗作。 郑板桥书此诗卷时65岁,全卷字字珠玑,摇曳生风,神采飞扬,既独具“板桥体”的风姿,又无常见“六分半书”的刻意,笔致磊落洒脱。此作与王羲之《兰亭序》,有异工同曲之妙,可谓郑板桥版的“兰亭序”,弥足珍贵。 按此墨迹本与《郑板桥年谱》所收《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诗收录诗文字略有出入。第一首第六句首字,墨迹本作“还”,年谱中作“迁”;第四首第三句末字,墨迹本漏“至”字,年谱中无缺字。 卷后有廷雍一跋。跋中的李鉴堂就是山东巡抚李秉蘅,1900年,在通州,兵败自杀。卷本幅左下角有阮元“阮氏琅䁵仙馆珍藏印”一朱文印。傅世榕题“郑板桥和卢雅雨红桥修禊诗卷。江安傅申甫珍藏”外签,本幅左下角有“傅增淯鉴藏印”一朱文印。 由此可知,此卷曾为阮元所有,后为傅增湘之父傅世榕所有,廷雍就是应傅世榕所请题写的跋语,后傅世榕将之传给其子傅增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