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7 安德宇 古彩“太平满堂”瓶
LOT号 | 5577 | 作品名称 | 安德宇 古彩“太平满堂”瓶 | ||
作者 | -- | 尺寸 | 高34cm | 创作年代 | -- |
估价 | 30,000-50,000 | 成交价 | RMB 34,500 | ||
材质 | 形制 | ||||
题识:太平满堂。辛卯河北德宇作。 钤印:宇,印 安德宇,1980年出生,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陶瓷绘画以色釉装饰为主,兼画青花、粉古彩。 此作以古彩绘花鸟,色彩明净晶莹,色泽鲜艳,色调对比强烈,线条刚劲有力,精美雅致,吉意自身。民国名家瓷 在景德镇瓷博会上看见一些国外艺术家的作品,不免和时下一些学院派艺术家的“创新”联系到一起。其实,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凭空而出的物质存在,画、书法、陶瓷,这些建立在深厚文化积淀的艺术产物也就更是如此。然而,在这些作品进入眼帘之时,必然会主观建立起一种先后关系的看法,模仿与被模仿,创新与创新之上的创新诸如之类。坏就坏在,先不论究竟是谁借鉴了谁,似乎我们总会觉得国外为先,国内为后。这与本该属于陶瓷泱泱大国的自尊和自信太不匹配。然而,这种观念并非于朝夕间产生。 中国陶瓷曾有风光时,精湛工艺于明、清两代官窑最佳,欧洲社会亦为之疯狂迷恋300年。法王路易十四在宫廷中建造中国瓷宫,德国国王奥古斯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近卫骑兵去交换127件中国瓷器。在那个时代,中国陶瓷是价可抵金、视若拱璧的奢侈品。然若将这些古瓷佳品比喻成人,却似乎更像一个高贵的大家闺秀,入进深宫的她,着尽绫罗绸缎、富贵堂皇却狭窄的活在皇权的限制之下,少了些自我。与之相对的当代,年轻一辈毫无拘束的找寻着自我,在美国、日本轮番的文化侵略之下,视野宽阔的同时减少了他们对陶瓷文化“根”的认同和继承,偏向西方艺术,迫切寻求国际化的艺术发展成为青年陶瓷艺术家中的一大主流。而建立在千年文化之上的陶瓷艺术又岂能脱离了最基础的本质。不论是没有自我还是不了解自我,都无法呈现出中国陶瓷的自尊与自信。近两年,民国名家瓷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眼球,在那个适逢社会转型之期的特殊时代下,一批德艺双馨的陶瓷艺术家将中国陶瓷的自尊、自信、自强挑在肩头,为陶瓷工艺与艺术的结合、为中国陶瓷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过去,有人将民国名家瓷器整体定位于倒退的、落伍的时代。到2004年时,不管是收藏市场还是学术上都还未对其有足够的重视,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古瓷的高价倍出,间接推动了市场对于民国名家瓷的研究,其艺术价值与意义都得到回归。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御窑场解散,集国家之力不计成本追求陶瓷品质的时代不复存在。然而百废俱兴之中绝不平庸。人们思想的解放,使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尤其是一批出于对事业、对艺术诚心追求艺术家的出现,最具代表的如青花大王王步、珠山八友等一批陶瓷艺术家。他们出身各异,却共同带领中国陶瓷历史翻开了新篇章。他们是中国陶瓷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对传统工艺的优长全面继承,对陶瓷材料、工艺特性以及烧成前后工艺变化的娴熟把握,使他们在陶瓷领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这种继承,不仅体现在对粉彩技艺的娴熟把握上,也体现在他们对瓷画题材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上。他们的绘画功底、文化修养、艺术创造力丝毫不亚于画坛的诸多名家,这些艺术家、老艺人的高超水平和非凡技艺,无一例外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展现,于陶瓷之上的种种工艺与画艺,不仅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的积累总纳,更是瓷上绘画突破传统匠气、寻求自我表达、艺术突破的自由之种。正是因为这些种子的发芽茁壮,使艺术陶瓷在传承中再次升华,孕育出大批后起的之秀,共同探索出艺术陶瓷创造的最高境界。民国名家瓷器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是别具特色的一个时代,是中国瓷业由传统走向创新,从古典走向现代,从匠走向艺的一个出发点。是中国传统制瓷艺人于外族入侵、洋货冲击、机械制瓷背景下的对于技艺的坚守与传承、创新与再生。虽然比及西方艺术变革的剧烈和动荡,民国名家瓷的这种变革节奏与力度看似缓慢,但却真实的为景德镇瓷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中国陶瓷留下了不同流派、各具特色的艺术风采。相信随着社会对于民国名家瓷的认识和精品的现世,这个时代必将令人骄傲而激动。—陈海波 备注:附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