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760 宁壶

宁壶
拍品信息
LOT号 7760 作品名称 宁壶
作者 -- 尺寸 高25cm;宽13.4cm 创作年代 --
估价 8,0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9,085,000
材质 形制
出版:此器著录于刘体智编《善斋吉金•礼器录》(卷三),1935年。

此壶呈扁圆形,口部微侈,颈部略束,垂腹,圈足。颈部附有两贯耳。口沿素面,颈部凹地上饰凸弦纹一道,下为一圈兽面纹。腹饰倒三角形芭蕉叶纹,内填兽面纹。圈足饰兽面。纹饰精致,乳钉为兽眼,平面与立体手法相结合,层次丰富,形象逼真。口沿内侧铸铭文“宁”,一释为“飨”字。造型优美,纹饰清晰,线条流畅。铜锈斑驳,莹润深邃。历经三千年犹完整如初,尤为可贵。传世同名彝器较多,重要馆藏有:上海博物馆藏宁(飨)爵,美国佛利尔博物馆藏宁(飨)方斝,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宁(飨)爵,壶和鼎。
刘体智(1879~1962年)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刘秉璋在浙江巡抚任上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他率军坐镇杭州。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对家人说:“万一战场失利,吾得对国尽忠,夫人要尽节,三个儿子(指老大刘体乾、老二刘体仁、老三刘体信)要尽孝,小四、小五尚小,送给李鸿章了。”此言一出,军中将士无不铁心报国。中法之战镇海一役历时103天,空前酷烈,全凭浙江一省的财力和兵力支持,最终战胜法军。法军舰队司令孤拔受重伤,不久死在澎湖列岛。刘秉璋因此战获胜而擢升为四川总督。
刘晦之正是刘秉璋的“小四”,自幼聪慧好读。因刘秉璋是李鸿章的至交,两家又是姻亲,故刘晦之从小就得以进入天津李鸿章的家塾,与李氏诸子弟一起读书,中西文俱佳,又得以与李氏门生故吏及其子弟朝夕相处,过从无间,还饱览了故家旧族多年秘示人的典籍和收藏,这都为他后来从事银行业和收藏事业打下了基础。
刘晦之的文物收藏堪称海内一流,尤其是龟甲骨片和青铜器的收藏,世间罕有其比。其甲骨文的收藏在战前就达28000余片,1953年全部出让给国家。据文物部门统计,现存我国大陆的龟甲骨片,总共9万余片,分布在95个机关单位和44位私人收藏家手里,而刘晦之的28000片,差不多就占了三分之一,是私人收藏甲骨最大的一宗。
刘晦之逝于1962年,在生前已把所有藏品捐献殆尽(还有一大批古墨、古砚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该馆为之特辟“中国历代古墨陈列室”),身后不留一石一木,这在私家收藏史上,亦是为数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