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6 张仃 1995年作 涵碧 镜心
LOT号 | 0076 | 作品名称 | 张仃 1995年作 涵碧 镜心 | ||
作者 | 张仃 | 尺寸 | 68×68cm | 创作年代 | 1995年作 |
估价 | 300,000-500,000 | 成交价 | RMB 345,0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出版:1.《张仃画室焦墨山水》(中册)P96,河北教育出版社。 2.《丘壑独存——张仃艺术回顾大展》P162,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题识:涵碧。九五年夏日它山张仃。 钤印:它洞、张仃、知白守黑 以焦墨画南方密林是技法和功力上的挑战。焦墨天然地适合画北方崚嶒的山骨和干硬的树木,而对南方的密林烟树的表现就犯难了。张仃用很长时间攻克这一难题,在90年代刻意常去南方旅游写生,很好地解决了焦墨技法上的诸多问题。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他用极枯的笔墨画了一片枝叶繁密的树林,乱柯交织,林荫匝地,既密不透风,又天光穿叶,土坡上也是野草丰厚,无一笔不枯,又无一笔不润,真是做到了古人对焦墨表现力的最高要求:“干裂秋风,润含春泽。” ——王鲁湘 焦墨山河 焦墨山水是传统山水画的一种技法,渊源十分久远,在唐宋时较为多见,然而自文人画家推崇水墨以来,焦墨画长期处于曲高和寡的境地。与水墨画的长于晕染、讲求墨韵不同,焦墨画的关键在于用笔,对运笔的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如不得要领则容易流于枯槁,在上千年水墨传统的背景下选择焦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张仃先生吸取古法,大胆革新,以超凡的技艺使用纯焦墨作画并达到艺术上的高度成熟,不仅对焦墨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拓宽了当代山水画的表现形式。 张仃先生重视写生,注重在自然环境中情景交融的状态和内心真实的感受,步入晚年仍多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从事写生工作,他的许多焦墨山水作品正是在写生过程中创作的。《郝窑》、《卫辉小张庄》两幅作品完成于2001年,是画家在遵医嘱不再外出的条件下重拾昔年画稿所作,通幅使用焦墨表现,描绘了太行山区壮美、质朴的山村风景,画家于生存的艰辛中创造生活的诗意,一隅小景,和盘托出。太行山区雄奇险峻的高山大岭,是张仃先生笔下的经典形象,当年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系列作品代表了张仃焦墨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画家借太行山川之浩然正气,以刚正雄强的笔墨,抒发出胸中无尽的勃郁之气。纯焦墨创作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以强劲的气势和苍老的质感表现出北方风景的特质和魅力。创作于1989年的《莎罗坪》描绘的同样是北方的壮伟山川,画面中积墨与留白形成鲜明对比,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表现出华山群峰植被葱郁、云雾缭绕的动人景色。云气从近景杂树林中生起,蜿蜒盘旋于中景众壑之间,再升腾至远景山峰腰际,给全画带来生动的气氛。作品以焦墨行笔,硬如刮铁,铿锵有力,乃是先生精力弥满年华的壮笔之作。与竖幅山水不同,一幅长卷山水《狼山胜境》场面辽阔,气象滋润,俨然一派南方江山的秀丽风色。在这幅作品中,张仃先生一改焦墨风格,而是采用浓淡结合的水墨技法,钩皴点染,笔墨简省,画面空灵澄澈,境界广博,反映出另一种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悠然远山暮》等几幅作品为浅绛焦墨山水,在以焦墨勾勒皴擦的基础上,辅以淡色晕染,古雅醇厚,富于诗意,体现了张仃先生对传统山水画精神的体悟和发展。张仃先生晚年好写此境,因为这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同时也是其生命中最后岁月的真实写照。 张仃先生的山水作品造型准确,笔墨苍劲,气势雄浑,汲取了传统山水和现代绘画的双重营养,更吸纳了自然山水的灵气。他笔下的山水世界涌动着勃勃的生机,张扬着炽烈的感情,丰富的人生境遇和深厚的学识学养在此凝结成充实博大的艺术境界。 本次专题呈现了张仃先生山水作品的巅峰成就,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张仃先生人格与艺术两方面的魅力,是一次领略大师风范的难得机会,更为广大藏家提供了收藏大师力作的宝贵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