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7 傅抱石 1959年作 半千与费密游诗意 镜心
LOT号 | 4557 | 作品名称 | 傅抱石 1959年作 半千与费密游诗意 镜心 | ||
作者 | 傅抱石 | 尺寸 | 28×39cm | 创作年代 | 1959年作 |
估价 | 2,000,000-3,000,000 | 成交价 | RMB 3,565,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四)》,第14-1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 题识:国庆十周年纪念前夕写半千与费密游诗意,博教邓拓同志惠赏,抱石北京并记。 钤印:傅、往往醉后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 上款人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傅抱石绘赠邓拓的这幅《半千与费密游诗意》,是20世纪中国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段友情的见证。一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师一位是在“文革十年浩劫”中第一个以死来表示清白的悲剧性人物。 1959年对于傅抱石而言,是其艺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六月“中国画展”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开幕,展出山水画《春》、《夏》、《秋》、《冬》及《罗马尼亚一车站》两个月后,傅抱石至北京与关山月一起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后来,傅抱石在其《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叙述了当时的心境:“记得还是解放以前,在重庆金刚坡下,一个雪花漫天的日子,我第一次读到毛主席的名篇《沁园春·咏雪》,心情无限激动。那气魄的雄浑,格调的豪迈,意境的高超,想象力的丰富,强烈地感染了我。”这幅高5.5米、宽9米的大画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已经具有特殊的意义,何况它又是表现毛泽东诗意的作品,所以受关注的程度甚高。9月27日,毛泽东为这幅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更为此画奠定了在现代美术史上的历史地位。而是年稍早时候,解放后第一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是年国庆前夕,亦即傅抱石完成《江山如此多娇》之际,为好友邓拓绘就此帧《半千与费密游诗意》。画面充分体现了傅抱石画作气势磅礴、小中见大的特点。阔笔雄放,墨色滋润,览之若湿,水、墨、色融合为一体,自然天成。中间留出大片空白,显示江面的旷阔。近景则礁石松枝,龚半千与费密同游吟诗唱和。远处帆影点点,咫尺之间却似万里之遥。整体构图与笔墨均十分简约,两位历史人物立于江边,虽以点景人物之法画出,却非常鲜明,或者,画家正是以历史人物来作为自己与邓拓之身份与友谊的象征。 对傅抱石而言,1959年可谓意气风发时,其创作精力处于颠峰状态,精品佳作迭出。而邓拓此时由于之前主笔《人民日报》社时在“反右倾”、“反冒进”及“百家争鸣”等问题上挑战了毛主席的权威,被调至北京市委。在此期间,他仍然舍不得像沈从文那样弃笔保身。先在《北京晚报》副刊开设专栏《燕山夜话》,后又与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合撰《三家村札记》,以杂文风格针砭时弊,虽然并没有出格的政治议论,但“文化大革命”开始,被打成所谓“三家村集团”,身心受到极大摧残。谁也没法预见历史,在完成这幅画的六年之后,1965年9月29日,傅抱石因脑溢血在家中辞世,享年61岁。虽早逝,其亦避开了“文革十年浩劫”。其好友邓拓的遭遇却十分凄凉。一年后,1966年5月17日深夜或18日凌晨,邓拓在自己的房间自尽,以死来向党和毛主席证明他的清白和忠诚。他的死比老舍自沉太平湖还要早,成为文革的第一个牺牲品。 费密(1625-1701),明末清初著名的儒学思想家和遗民诗人,四川新繁人。以遗民身份流寓于扬州、泰州一带,布衣终身。费密在扬泰交游广阔,所交往者多为当时名士,如钱谦益、屈大均、冒辟疆、王士祯、龚贤等,大多为以诗会友。 龚半千(1618-1689),即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其曾参与“复社”的活动。清兵入关南下后,被迫飘泊,历尽坎坷。其山水画崇尚自然,反对泥古,与当时势倾画坛的“四王”在观念上大相径庭。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与少数志同道合者如孔尚任、周亮工、费密等往还,留下许多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