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7 清 郑板桥铭卧牛端砚
LOT号 | 7667 | 作品名称 | 清 郑板桥铭卧牛端砚 | ||
作者 | -- | 尺寸 | 长19.7cm | 创作年代 | 清 |
估价 | 40,000-60,000 | 成交价 | RMB 69,000 | ||
材质 | 形制 | ||||
端石,砚石细润,琢工精细,包浆古旧。有冰纹,翠斑,碎冻等石品。砚面淌池式,砚堂与墨池的过渡处以高浮雕手法表现卧牛,牛卷腿侧卧,温顺恭良。古代文人以笔耕谓其读书、作文生涯的代称,常有“儒老终身耕此田”、“笔耕无税,永为良田”之感叹。农者以牛耕为业,文士以笔耕为生。砚背开浅覆手,内有铭文:“灵鹊桥初就,忆迢迢重湖风景,去年时候,岁月不留人易老。万事茫茫宇宙,但独对西风搔首,巧拙岂关今夕事。笑痴儿哀女,流传谬,添话柄,柳州柳。道人识破灰心久,但好风凉月佳时,疏狂如旧,休笑双星经岁别,人到中年以后,云雨梦,可能长?有雪藕调冰花熏茗,趁梧桐雨过新凉透,且随分,一杯酒。”。落款:“板桥居士郑夑”。 附红木天地盖。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