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356 乾隆帝 1758年作 三益图 立轴

三益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356 作品名称 乾隆帝 1758年作 三益图 立轴
作者 乾隆帝 尺寸 110×50cm 创作年代 1758年作
估价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2,07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麒麟书院藏品》,第98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
题识:戊寅上元前夕偶为三益图以志节物。
钤印:得象外意、乾隆宸翰
鉴藏印:摛藻为春、落纸云烟
戏墨留香绝后尘
——乾隆三益图赏析
乾隆《三益图》,设色纸本,立轴,纵110cm,横50cm。作于乾隆帝戊寅(1758年),乾隆时年三十九。“三益”取苏轼“梅寒而秀,竹瘠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之意。乾隆喜作“三益图”,另有《岁寒三益图》作于1772年。
图右上有款识:戊寅上元前夕,偶为三益图以志节物。作钤印:得象外意、乾隆宸翰。卷尾有鉴藏印:摛藻为春、满纸云烟两方。
此图风神清雅,用笔凝练,构图简洁明快。以水墨绘一棵松柏,一丛朱竹,几株折枝梅,墨色苍润秀发。作者巧妙经营,使三者相映成趣。松柏昂扬挺拔,用墨浓淡兼之变化,皴染并用,意境简澹。画梅用笔中锋法兼草隶,画竹笔力劲挺,摇曳生姿,反映出乾隆“力求气韵”的美学追求。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1711-1799年),名弘历。他文治武功兼修,除编修文化典籍、精于鉴赏之外,其书画造诣也极高。乾隆时期内廷收藏的历代法书名画曾达数万件之多,清宫盛极一时的书画收藏,为乾隆皇帝观摩临习历代名迹创造了条件。乾隆皇帝自19岁初习画时便得到了内廷画师高水准的艺术指点。乾隆二十五岁即位后,广收天下法书名画,潜心摩挲,于古人名迹临摹不辍,画艺益精。他推崇细腻写实的画风,在技法上追求表现手法和题材的革新,要求画面具有平和淡雅的文人书卷气。其笔墨简练,于无拘无束中笔随意走,挥写的是性情,而不是笔章墨法。
乾隆作为造诣极高的一代书画帝王,主导着整个清代宫廷独特而鲜明的画风,而今得以流传有序的真迹如此丰厚,他也是功不可没。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橘逾淮为枳》一文,对于人与其所处环境之关系有一段精辟论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此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北,地处华北、渤海之滨,战国时即为燕赵之地,历代征战频乃,故任侠之风犹盛。唐韩愈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苏轼亦曰:“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
“怡怡草堂”主人秦树明为地道的河北人氏,其人慷慨耿介,待人、接物、行事皆刚正豪气,颇有尚情重义之侠士风范——其从商,以信义立身,白手起家将一个仅有几人的市井作坊发展为资产十数亿的行业翘楚;于收藏,则以真、善、美为旨归,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秉持严苛的鉴藏标准历经二十余年而痴心以继,亲手创建麒麟书院(璞石书院)并耗费巨资集藏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凡千余件。以藏品结构论,绘画、书法并驾齐驱,二者皆有深入涉猎;若以收藏重心论,则倾力近现代诸名家杰作。秦树明的近现代书画收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几乎涉及了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画坛,囊括京津、海上、新金陵、长安、岭南等所有重要艺术流派;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黄胄等大师名家不同时期的精品佳作悉数入藏。与此同时,秦氏更深入研悟中国书画之神髓,以水墨为媒潜心创作,其作尽脱传统之窠臼,形成了豪放劲健,浑然天成的独特面貌。此次保利春拍,精心挑选秦树明先生重要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收藏二十余件,分别以专场的形式与来自全球的藏家见面。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共同见证、分享一位朴质虔诚的书画藏家二十余载收藏生涯中的苦辣酸甜,是谓以画交友,以藏结缘,美美与共,足资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