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586 清乾隆 紫檀御题诗灵芝如意

紫檀御题诗灵芝如意
拍品信息
LOT号 7586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紫檀御题诗灵芝如意
作者 -- 尺寸 长33.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80,000-280,000 成交价 RMB 264,500
材质 形制

“古香”款
清《事物异名录》有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本件如意造型雍容而端庄,体呈“S”形,首部雕作如意灵芝,不似清乾隆多见的三镶如意,本器通身光素无纹,不琢不嵌,展现紫檀木材之美,包浆亮丽致密,平滑如镜,光可鉴人。如意背部内凹处刻乾隆御题诗《咏如意》一首:“无所违蕲意所如,手持如意受思予。鲁论自幼曾熟读,不善莫违应惕诸。”(出自《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第八册P213,《御制诗五集·卷一·咏如意》)。此如意曲线婉转而流畅,结构严谨而和谐,工艺娴熟而精湛,彰显出至尊无上的皇家气息。
明代以来,文人阶层出于好古的心态,将如意逐步纳入书房文玩的系列,如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就把如意列在《起居安乐笺》,这无疑为如意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而随着世俗化的观念开始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吉祥用语、吉祥图案等应运而生,如意凭其嘉名也满足了这种社会心理需求,赢得越来越多的喜爱。至晚明时期,除金属质的如意之外,还有一种以天然竹、木为材料制成的如意流行一时,如明成化皇帝朱见深《岁朝佳兆图》轴中所绘。《遵生八笺》“如意”条:“近得天生树枝摩作如意,精巧入神,复得竹鞭,树枝屈结,如意肖生,柄亦天成,不事琢磨,无一毫斧凿痕,执之光莹如玉,其坚比铁”。其实,这类天然竹木如意也是仿古之风的产物。早在唐代李德裕所作《竹如意赋》中就有“彼用玉之为宝我则不谢其贞,彼用铁以为固我则利在手轻”,“素质或轻于流俗,贞姿或重于高贤”等语,将竹木如意被知识阶层爱重的内在原因讲得很清楚了。天然竹木如意的主导位置一直持续至清代初期,雍正时期很多宫廷绘画中,可见大量的竹木如意,大都逸趣横生,别具风姿,直至乾隆帝一朝,对如意的喜爱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