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4 清雍正 寿山石雕螭龙纹方玺“和硕怡亲王章”
LOT号 | 7634 | 作品名称 | 清雍正 寿山石雕螭龙纹方玺“和硕怡亲王章” | ||
作者 | -- | 尺寸 | 9.9×9.9×9.5cm | 创作年代 | 清雍正 |
估价 | 6,000,000-8,000,000 | 成交价 | RMB 6,900,000 | ||
材质 | 形制 | ||||
“周庸恭镌”款 玺是始出于周,到了周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故而有:“宝玺者何?天子所佩曰玺,臣下所佩曰印。无玺书则王言无以达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此秦汉以来之事也”之说。(《明清帝后宝玺》弁言 朱家溍) 本品为印,其以整块寿山石雕刻而成,质地细腻,光润莹亮,色呈黄褐,沁色自然,包浆古拙。寿山石是中国三大印石品种之一,其所产石品种种类繁多,色彩绚丽,质地通灵,易于雕刻,备受制印者喜爱,是制作清代玺印十分重要的材质,尤为皇亲贵胄所喜,且乾隆帝的宝玺中有609方之多是用寿山石刻制的。此印体量硕大,印纽浮雕螭龙纹,顶部琢一大螭蟠伏其上,双目圆睁,扭身卷尾,趾爪锋利;其旁刻十数只小螭,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均雕琢精细,憨实可爱,别饶雅趣。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螭为龙属,《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有:“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为螭’”,螭龙寓意吉祥美好。本品印台光素无纹,打磨光滑;印面呈方形,减地阳文刻“和硕怡亲王章”篆文,运笔硬朗遒劲,颇见厚实稳健之气象,独有一番古拙苍劲的金石韵味。整个印章,宏观庄重大气,微观精美华丽,皇室气息不言而喻。 据其印文,可知此为和硕怡亲王胤祥之大印。爱新觉罗·胤祥(1686-1729),为清康熙帝玄烨第十三子允祥,敬敏皇贵妃乌雅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其人“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关系最密。雍正即位后,胤祥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加封为总理事务大臣,先后总理户部三库,总理户部等重任,并被封为“和硕怡亲王”,颇受信任。胤祥在雍正朝前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克尽臣弟之道,鞠躬尽瘁,干才卓著而不居功,识人明达,做事老练,为人谦恭谨慎。雍正四年七月,雍正皇帝更是赐其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匾额,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望”。雍正通过这八各字对胤祥做事、为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雍正八年,怡亲王薨逝,胤禛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亲临祭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王实能佐朕治安天下,朕实赖王翼赞升平”。故有清一代,君臣兄弟之谊莫出其上,“为天潢懿亲振古未有之宠”,堪称第一人,今日得见其宝,诚属难得。 清朝亲王的宝玺传世不多,标准样品可见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和硕智亲王宝”,此宝黄金质,龟纽,底面11.3×11.5厘米,台高3.6厘米,纽长17.5厘米,含金量60%,重量9925克。智亲王宁,本名绵宁,清仁宗嘉庆皇帝次子,是大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后之子入继大统的皇帝,嘉庆十八年(1813)受封为和硕智亲王,他就是日后的清宣宗道光皇帝。 纵观历史,清代皇家晋封过一百多位王爷,可留下玺印传世者,却寥寥无几,而这些形形色色的清代皇家的王爷印,无论是材质殊同、规格大小、纽式如何、铭文工否,都是中外藏家竞相争夺的珍品无疑。与本品同类之物可参见香港佳士得2004年春拍第772号“雍正诚亲王宝寿山石雕九龙纽方玺”(成交价为HKD1,049,350),及北京保利2009年秋拍第2031号“乾隆肃亲王套料螭龙印”(成交价为RMB2,016,000)。据《钦定大清会典》载:和硕亲王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世子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罗郡王镀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厚一寸。俱清汉篆文,芝英篆(《清史稿》卷一百四,舆服三,853页)。由此可知,本件与前文所述的宝玺一样,均为亲王受封后自刻自用的闲章,而非清廷册封他们时正式颁发的亲王宝玺。近年所见满清亲王、郡王等皇室贵胄之信物可谓凤毛麟角,而本品体量硕大,工料俱佳,且为最得雍正帝宠信的怡亲王之印,加之品相完好,殊为可贵。 备注:香港苏富比,2010.10.08,Lot2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