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4 清代 嘎乌 (四件)
LOT号 | 6584 | 作品名称 | 清代 嘎乌 (四件) | ||
作者 | -- | 尺寸 | 尺寸不一 | 创作年代 | 清代 |
估价 | 40,000-6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西藏风格,合金铜、银 嘎乌属于宗教用具,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项上的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嘎乌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实为随身携带的佛龛。藏传佛教信徒出门在外时携带,佛龛内放置着袖珍佛像或其它圣物,以便能够获得福运,禳灾驱邪。嘎乌的质地常见有金质、银质、铜质等,此四件嘎乌分别以铜、银制作,工艺精美, 大小各异,如能与大小适宜的佛像匹配,当为一大乐事。 童永全先生 “涌泉制艺工作室”作品专题 童永全, 男,汉族,一九四九年二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童先生从艺四十余年,长期从事金铜佛造像的研究与制作,对金属类传统特种工艺有独特见解,具备深厚功底,一九九七年成立成都金铜佛造像特种工艺研究制作所,多年来深刻研究藏传佛教艺术,为原创雕刻唐卡打下了坚实基础。二000年创立涌泉制艺工作室,执业授徒。严格尊寻绘画唐卡之轨迹,结合园雕佛造像之规律,尊照造像量度经,采用多种雕刻技艺,进行木雕唐卡、玉雕唐卡、铜雕唐卡的创新研制,使其达到了高端工艺美术水准。 涌泉雕刻唐卡以嘎赤、勉萨唐卡作为风格基调,以东阳木雕作为技法基础,以明永乐、宣德时期宫廷藏传佛教艺术趣味作为追求标准,精选德格印经院刊刻版画为范本,参以故宫、布达拉宫等传世彩绘唐卡,严格遵循量度比例,转换质材,推陈出新,实现了平面唐卡的立体化表达,堪称藏传佛教艺术的创新样式。涌泉雕刻唐卡均为原创、作品追求极至、精益求精,作品集成出版《西藏涌泉木刻浮雕唐卡》,其创作的木雕唐卡、玉雕唐卡、铜雕唐卡于二0一0年上海世界博会获三项金奖,木雕唐卡《宗喀巴像》被罗布尔卡夏典拉康永久收藏。 涌泉雕刻唐卡的成就,标志着明清以来持续至今的汉藏民间文化交流进入了新时期,汉藏佛教工艺美术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唐卡的视觉形式提升到了新层次。从唐卡文化史的角度来审视,是藏传佛教数百年工艺唐卡历史追求的当代结晶;从民族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审视,是西藏与内地、汉族与藏族、中原与边疆多元文化双向交流、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与当代成果。 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尊重 ——童永全先生创作木雕唐卡之我见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今年秋季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将推出童永全先生的木雕、玉雕唐卡作品,闻信后我十分高兴。我与童先生相识多年,对他的从艺经历和艺术成就略知一二。童先生从艺四十余年,始终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不懈求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他先是从事金属类传统工艺研究与制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研制的明代宫廷造像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2000年又创立涌泉制艺工作室,开始进行唐卡的创新与研制。十多年来先后创制出木雕、玉雕和铜雕三种不同形式的唐卡,并创作了大量各类唐卡作品,将我国传统唐卡艺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实现了传统唐卡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华丽转身。2012年他以两幅创新唐卡作品被文化部分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可以说是对他唐卡创新的最高赞誉与肯定。近年来童先生创作的唐卡屡获殊荣,2009年他的木雕唐卡《宗喀巴大师》为罗布尔卡夏典拉康永久收藏;2010年他的木雕唐卡、玉雕唐卡和铜雕唐卡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三项金奖。在与童先生的交往中,我多次到他的工厂,参观他的创作活动,欣赏他的艺术作品。每一次亲近,童先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信念与精神都让我感动不已,而他的艺术造诣与成就更令我钦佩万分。此次保利拍卖公司推出童先生的木雕和玉雕唐卡作品,我认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善举,不仅体现了对艺术家的肯定和尊重,也体现了对艺术创新的肯定和尊重,同时也昭示着一切艺术创造者都将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尊重。我也乐于在此向大家推介童先生的作品,并专就他的木雕唐卡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木雕唐卡又称“木刻浮雕唐卡”、“立体唐卡”。木雕唐卡与传统唐卡最大的区别是用材的不同,以木质材料雕刻而成。其制作首重选材,所选木材有乌木、香樟木、巴西花梨木、楠木、黄杨木、柚木、红豆杉等,皆为上等的名贵木材,因为名贵木材能够充分表现玲珑剔透、翻转折叠、穿枝过梗、层次丰富的复杂雕刻技法,而木材本身的质感、色泽、纹理、香气,亦能彰显作品的艺术效果和高贵品质。选好木材后,需要进行自然干燥,自然干燥一般要经过数月或数年,方能达到雕刻的要求。木材干透后,先根据唐卡需要的尺寸和厚度制成雕刻备用的板材,而后就是复杂而具体的唐卡制作程序。制作程序包括选定题材、打坯、修光、开脸、线刻、打磨、上光、装藏、配置衬框、配置挂钩和底座等许多环节,其中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题材选定、佛像雕刻和雕刻技法。这三者皆十分关键,且极具难度,各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如题材选定上,木雕唐卡完全继承和延续了传统的唐卡表现内容与形式,它以德格印经院传世版画唐卡题材和构图模式为主要范本,同时吸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西藏布达拉宫所藏传世彩绘唐卡的内容与艺术元素,形成了显密兼融、大小并重的完备的题材和图像谱系,具体包括佛陀及其弟子、莲花生大师传记与化身、藏传各教派传承上师、诸佛、菩萨、本尊和护法等几大类别,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基本统摄了藏传佛教常见的佛像种类与题材。在佛像雕刻上,木雕唐卡严格遵循佛像量度的规定,同时特别注意表现佛像的内在神韵,使雕造的各种佛像形神兼备,表现出庄严神圣的宗教艺术效果。童先生曾经长期从事佛像雕塑工作,尤其在明代宫廷造像的研制上达到了几乎完美无缺的艺术高度,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其木雕唐卡的佛像在神态和形态的表现上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也使其木雕唐卡的佛像风格呈现出不同于德格版画的明代宫廷艺术风貌。在雕刻技法上,木雕唐卡根据雕刻内容的不同变化,巧施凿、刻、剔、削等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浅浮雕、高浮雕和镂空雕等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与效果。这种雕刻显然不同于传统的版画唐卡,因为版画唐卡多为浅浮雕形式,它需要多种技艺的巧妙运用与结合,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据童先生介绍,他的木雕唐卡大多出自浙江东阳木雕匠人之手,东阳木雕闻名遐迩,木雕匠人技术全面,特别是对于具有汉地风格的德格版画的构图与内容,东阳木雕匠人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因为他们对于人物和山水、花草、树木等景物的表现最为擅长。因此可以说,木雕唐卡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完美的艺术高度,东阳匠人的加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三个方面也成为童永全先生创制木雕唐卡的重要特色所在。 唐卡是一种宗教卷轴画,主要流行于我国蒙藏等民族地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色彩明艳,具有浓郁的宗教、民族特色和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唐卡无疑属于我国传统艺术范畴,而且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其传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绘画载体。唐卡以布料为主,画布制作十分讲究,布料挑选及制作的要求与方法都来源于印度,在西藏一直传续不断。后来又发展出丝绸类唐卡。对于这两类材料制作的唐卡,西藏有不同的叫法,前者被称为“止唐”,后者被称为“国唐”。二是绘画技法。唐卡的绘制方法类似于我国中原地区早期的工笔绘画,主要以线描造型,以线条表现神像和景物,再辅以晕染、敷色、施金等其他技法。绘制前要打底稿,打底稿时有粉本和相关的绘画量度仪轨作为参照。三是绘画颜料。唐卡所使用的颜料都是纯天然的,在物质属性上主要有两大类,即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在来源上可分为9类,即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这些矿物和植物颜料,大部分在西藏各地能够找到,而少数则来自西藏周边的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这些颜料质量优良纯正,具有经久不易褪色的优点。四是绘画内容。唐卡内容十分丰富,每一唐卡都要突出一个主题,其主题可分为十几种类型,包括上师、密修本尊、佛母、佛、菩萨、罗汉、空行母、护法、教理教规、天文历算、藏医和藏药、藏族历史人物、建筑、吉祥图案、格萨尔故事、本教诸神等,涉及藏民族宗教与世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堪称西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五是装裱。唐卡绘制完成后,要进行装裱,以便悬挂供奉。装裱包括缝边(藏语称“贡夏”)、加贴面、加背面裱衬、安唐薪和卡薪、加面盖、彩带等复杂工序。六是装藏。唐卡装藏如同佛像装藏一样,赋予唐卡神圣的宗教功用。但装藏方式与佛像不同,一般在唐卡背面或书写藏文或梵文咒语,或加盖高僧的朱砂手印或指印,或图画佛塔,或由高僧书写祈愿文,如是等等,唐卡的这些特点千年不变,一直在不断传承,保持了藏民族古老的传统特色,这是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地方,也是唐卡艺术之所以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所在。 从传统唐卡艺术的角度来看,童永全先生创作的木雕唐卡具有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两方面明显而突出的特点。在继承传统上,木雕唐卡完全继承了传统唐卡的表现内容和构图模式,虽然为木雕形式,但同样表现出传统绘画唐卡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在宗教功用上,不仅丝毫没有消弱,而且还得到了明显的增强,较之传统唐卡更显庄重典雅,更具神圣品质。而在创新发展上,木雕唐卡具有尤为明显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用材,选择了与传统唐卡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各种上佳的木材作为唐卡的艺术载体;继而是它的表现手法,采取了雕刻形式,而不是传统的绘画和织绣手法,使画面既保持了一种传统唐卡的平面性,又呈现出一定的体量感和立体感,比起传统唐卡具有更加明显的装饰性和庄严性效果;再者是它的雕刻技法,以东阳木雕擅长的技艺,雕镂结合,着重表现佛像衣纹、各种花草树木与亭台楼阁,使画面既表现出强烈的立体感觉,又具有浓郁的汉地文化特色。因此,从这些形式与表现技法来看,木雕唐卡的创新实际是汉地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审美意趣的重新植入,从而展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其实,回溯唐卡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产生至今,它的每一个重要的发展与变化,都受到了中原文化艺术因素的影响,都是中原艺术直接影响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讲,木雕唐卡的创新仍然具有传统的意义,它延续了唐卡艺术不断吸纳中原文化艺术因素的传统。但是,这种创新在理论上看似简单,而实际上极具难度,它需要创作者具备智识、才能和献身精神等多方面艺术素养。童永全先生自幼酷爱藏传佛教艺术,长期从事藏传佛教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长期艺术创作中,他又养成了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创新观念;特别是他长期生活在与康区有密切联系的四川地区,谙熟汉藏佛教文化艺术。正是这些因素,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源泉和精神动力,成就了他木雕唐卡事业的成功。在当今唐卡艺术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五花八门的唐卡艺术品种出现,但是能够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与品位,将绘画与雕塑有机地融合于一体,既能保留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传统格调,又能融入新的表现形式、雕刻技法和审美情趣,木雕唐卡堪为成功的范例,它为我国唐卡艺术谱写了一曲新的篇章,在唐卡艺术发展史上必将产生里程碑式的重要影响。 对于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诞生,人们往往抱着传统的观念,一时难以完全接受,因为人们习惯于以静止的眼光看待艺术,留驻于那些有形的、固化的文物古迹上,看到的往往是艺术恒常不变的一面。事实上,任何艺术都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求新、求变、求发展既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富有创造力的人类的本能表现;站在今天的角度,过去的艺术都具有传统的意义,但是站在历史的某一时间段上,所有的艺术无不体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依此而论,任何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推动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传统是创新的结果,创新成果一旦出炉即已成为传统。因此,对于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我们既要尊重传统,更要正视和重视创新,尊重传统就意味着尊重创新,而尊重创新更是对传统的最大尊重。从此意义上讲,童永全先生在传统唐卡基础上创作的木雕唐卡新品种,可谓顺乎潮流,合乎大道,值得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愿大家以睿智的眼光、包容的胸襟接受他的木雕,以及玉雕和铜雕唐卡,并祝愿拍卖取得圆满成功。不揣庸陋,略述愚见,以为随喜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