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9 清 高凤翰手制龙尾老坑暗细罗纹马形砚
LOT号 | 6529 | 作品名称 | 清 高凤翰手制龙尾老坑暗细罗纹马形砚 | ||
作者 | -- | 尺寸 | 长17.5cm | 创作年代 | 清 |
估价 | 250,000-350,000 | 成交价 | RMB 287,500 | ||
材质 | 形制 | ||||
龙尾老坑歙石,具细罗纹石品,纹理均匀,隐而不露,石有君子之德。整砚琢为马形,翻滚仰卧,奋鬣昂首,前足左曲,后足蹈空,神骏异常,鬃毛飘拂、英姿勃发。以马腹为砚堂,马首与前肢相拢巧成墨池。砚背即马背,有脊梁隐起,马尾贴伏。有清一代,自马背上得天下,骑射文化是王公贵族一脉相承的核心文化,对骑猎、游牧生活的怀念与憧憬是构成宫廷贵族文化的重要情结。这种贵族文化反映到上流社会审美情趣上,集中体现在对器物的装饰中多流行用滚马、浴马题材。我们可以在两岸故宫收藏的诸多著名文房竹雕、御题书画作品、甚至织绣上得到印证。如:吴之璠滚马图竹笔筒、郎世宁的御马图等等。而随着满汉文化的逐步交融,滚马题材也逐步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进而喜爱。以整砚琢为动物之形,并不常见,某些动物形砚也只是取动物的局部,且大多用澄泥烧制,以歙石雕琢更为稀有。此器将一片坚硬的歙石妙化成马砚,构思、制作甚是艰难。马的形状把握亦恰到好处。马首、四肢与脊梁写实精微,鬃毛、蹄毛挺秀纤细,马的温顺、驯服,跃然砚上。是砚砚背有铭曰:“砚中称美”。落款:“南村居士”钤“高”阳文印。高凤翰砚铭向来言简,此作寥寥八字气韵流动,古趣横生。此砚当为高凤翰在歙县为官时所制精品。曾见《高凤翰砚史》录紫玉蟾蜍端砚,亦琢整砚为动物形,是砚现藏日本,亦刊于《古名砚》,可与之对读。著名陶瓷考古专家刘新园先生嗜砚,尤爱歙砚,曾见此砚,极为宝爱,曾制拓片并亲笔题写:“抚砚山房藏高凤翰手制龙尾老坑暗细罗纹马形砚精品”。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五十五岁时因右手病废,改号半亭、老阜 、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等,山东胶县人。清代书画家。以书画篆刻闻名,富收藏,精鉴别。举孝友端方科,以诸生荐得官,为歙县县丞,署绩溪知县。早岁知名,尝奉渔洋(王世祯)遗命,为私塾门人。后又受尹元孚(会一)、卢雅雨(见曾)知遇。工书、画,草书圆劲。善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纯以气胜,兼北宋之雄浑,元人之静逸。花卉亦奇逸得天趣。嗜砚,收藏至千余,皆自铭,大半手琢。究心缪篆,印宗秦、汉,苍古朴茂,郑燮印章,皆出沉凡民及其手。晚年去官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同“扬州八怪”投契,结为文坛佳话。著有《南阜诗钞》、《砚史》。自撰生圹志。刘新园(1937-2013),湖南澧县人,我国著名陶瓷考古研究专家。 1987年由国家科委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曾任景德镇市政协副主席,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3年先后应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国立弗利尔美术馆、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单位之邀,作专题学术讲座数十次。长期担任苏富比拍卖公司顾问。著作等身,主要著作有《蒋祁";陶记";著作时代考辩》和元官窑以及明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官窑研究专著。嗜砚,过眼端歙过万,藏佳砚近千,皆为精品,尤爱歙砚。 参阅:1.《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P817, 2.《高凤翰砚史》P116, 3.《古名砚·端溪II》P56 5.《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砚》P184,P267 原配红木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