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吕鹏 2013年作 白驹渡隙—江湖 镜心
LOT号 | 0513 | 作品名称 | 吕鹏 2013年作 白驹渡隙—江湖 镜心 | ||
作者 | 吕鹏 | 尺寸 | 97×117cm | 创作年代 | 2013年作 |
估价 | 120,000-150,000 | 成交价 | RMB 276,00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著录:《当代水墨·吕鹏》,第8-9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9月。 题识:鹏制图 印文:T 徐冰曾经说,他之所以放弃娴熟的写实技术而转向观念艺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80年代看了一次北朝鲜艺术展。那次艺术展,让他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上还有比我们曾经推崇的艺术更差的艺术。由于有了这样的感触和自我认识,徐冰决心彻底告别过去,探索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今天回过头来看,那次看展览的经历,对于徐冰有多么重要。徐冰彻底告别的那种艺术,就是虚假的革命英雄主义艺术。当然,我们不能说艺术界中只有两超现实主义波普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美国西海岸的“低俗艺术”(Lowbrow)。 “低俗”与“高雅”(Highbrow)形成对照。低俗艺术不仅在技法、风格、题材等方面与高雅艺术全然不同,而且在社会地位上与高雅艺术有天壤之别。低俗艺术最初是由没有经过学院训练的涂鸦、卡通、广告等艺术家组成的地下艺术运动,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为艺术体制所接受,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风格。这种情形与说唱音乐(Rap)十分类似。说唱音乐最初是受到官方禁止的黑人地下音乐,现在已经演化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音乐。随着低俗艺术逐渐被艺术机构接受,一些在高雅艺术领域中工作的艺术家纷纷加入低俗艺术运动。在低俗艺术由地下运动成为受到广泛追捧的艺术风格之后,一些艺术家开始不满低俗艺术的称呼,而采取中性的“超现实主义波普”(SurrealistPop)或者“波普超现实主义”(PopSurrealism)的说法。 2004年,柯尔斯顿•安德森(KirstenAnderson)主编的《波普超现实主义:一个地下艺术的兴起》(PopSurrealism:TheRiseofUndergroundArt)出版,超现实主义波普在艺术界中的位置得以确立。当低俗艺术转变为超现实波普之后,其风格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尽管多数批评家将它们视为一回事,或者一种风格的前后两个阶段,但是一些敏锐的批评家发现它们之司存在质的区别。低俗艺术中的愤青情绪,转变成了超现实波普中的唯美主义,从而与希基(DaveHichey)在1993年预言的“美的回归”(TheReturnofBeauty)不谋而合。 吕鹏的作品是吕鹏的心灵世界或者梦幻世界的展现,具有明显的超现实特征。但是,与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喜欢突出梦想的极端恐怖或极端唯美不同,吕鹏的梦想世界显得相对中庸,与中国的当下现实和文化传统保持着密切关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批评家将吕鹏的作品理解为对中国现实的碎片性的揭示和讽刺,从而可以被理解为批判实现主义,或者被视为政治波普的延伸。在吕鹏的作品中,的确有一些与政治有关的符号,但大多数是与文化有关的符号,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符号。我曾经尝试将以文化为主题的波普作品归结为文化波普,将它视为对政治波普的取代。因为随着中国政府逐渐将自己调适成为“中性政府”(thedisinterestedgovernment),政治波普的批判性有落空之嫌,而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换句话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成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为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问题也有了政治性,文化波普不仅可以被视为对政治波普的取代,也可以被视为政治波普的延续。 吕鹏作品的波普特征也相当明显。从总体上看,吕鹏的艺术语言属于波普语言。尽管吕鹏从中国传统艺术中获得了许多启示,但这些启示多半来源于宗教壁画、民间年画、春宫图、传统戏曲、以及各种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文化形式都属于俗文化的范围。其实,吕鹏也深谙文人画、书法、诗词等雅文化形式,也尝试过将文人画当代化的方式,但他最终选择了中国传统俗文化与西方当代波普艺术的结合,创造性地“制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超现实波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