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9 明 大铜缸
LOT号 | 6209 | 作品名称 | 明 大铜缸 | ||
作者 | -- | 尺寸 | 高82cm;腹径130cm;径123cm | 创作年代 | 明 |
估价 | 3,000,000-5,000,000 | 成交价 | RMB -- | ||
材质 | 形制 | ||||
大铜缸凹圆形铜铸造,唇口,直颈,腹部渐奢,又下敛于足。肩部两侧分置双系,通体光素无纹,古朴大方。明代《长物志‧卷四》中有云:「有古铜缸,大可容二石,青绿四裹,古人不知何用?当是穴中注油点灯之物,今取以蓄鱼,最古。……」(注释1)其描述颇同本件拍品,若综合当今一些研究观点,或可再解「古人不知何用」此点。 大铜缸的来历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材料有关,因雷击、战火或香火、烛融使用上的不小心,造成古代宫殿、寺庙等建筑物火灾屡见不鲜。是故,许多场所都设置大水缸储水,以作防火之用,虽陶制水缸居多,但也有用大铜缸的。明清两代,北京紫禁城的各宫殿前原本都设置了很多大缸,铜质为主,明清铸造皆有,称作「门海」,慈禧太后亦美其名为「吉祥缸」。这些大缸不仅具有消防价值,亦是皇宫殿廷陈设布置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也见证了清代三百余年的兴盛衰兴亡,近代经历累年战乱以后,目前只余留二百余尊。 在清代,雍正皇帝甚为重视防火事宜,为防范康熙十八年(1679)太和殿失火尽毁的惨事,他对宫内防火的每个细节均煞费苦心设计。这些储水的大缸由内务府营造司管理;缸里平日贮满清水,每到农历小雪,由太监在缸外套上棉套,上加缸盖,下边石座内置炭火,防止冰冻,直至春节后惊蛰时始撤火。 注释1:(明)文震亨,《长物志》,美术丛书本,三集.第九辑,页1876。 |